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9)
报纸(193)
图书(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5)
地方文献 (29)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8)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76)
2013(40)
2012(43)
2011(41)
2010(34)
2008(41)
2007(18)
2006(25)
2005(10)
2000(8)
按来源分组
科学中国人(2)
科技中国(1)
大舞台(1)
史学史研究(1)
青年文学家(1)
祖国(建设版)(1)
名作欣赏(1)
中学生(1)
科技创新导报(1)
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1)
高考历史创新试题设计
作者:孙双武 郭仁贵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王安石变法  主要原因  汉武帝  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功绩  毛泽东选集  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 
描述:1.西汉中期,苏州人朱买臣家里十分贫穷,但他勤奋读书,以砍柴卖薪为生。其妻不堪其苦,意欲离去。朱买臣说:我50岁要富贵。今年已经40多岁了。你太苦了,我富贵后要报答你。但其妻终于离他而去。几年后,朱买臣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任会稽太守。朱买臣能够50岁时得以富贵的主要原因是
名篇得启示 文章贵创新
作者:杨荧郁  来源: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  文章形式  创新作文  题材  中学语文教材  背影  读者  朱自清  王安石  学生 
描述:多深刻的启示。
创新教育应是现代体育课的主流
作者:张飘毅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创新教育  特征  关系 
描述: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想像 优化知识记忆——谈“一句话记忆”在语文学习
作者:汪根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学习  知识记忆  顺口溜法  记忆方法  王安石  “句”  “多”  基础知识  小学生  知识点 
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优化知识记忆——谈“一句话记忆”在语文学习
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作者:陈伟国 王洪中 孙秀梅 王跃然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知识导学  高中历史  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  北魏孝文帝  青苗法  商鞅变法  王莽改制  孝文帝改革 
描述: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走近学术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王安石学术渊源考中的一种转向
作者:杨天保 徐规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学  学术渊源  交游考  思想互证  知识背景 
描述:”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当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秘书理应是通才-兼谈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作者:王林森  来源:秘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秘书理应是通才-兼谈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二节 名句名篇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蜀道难  空缺  陶渊明  李白  王安石  孔雀东南飞  司马迁  李商隐  语文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大纲》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等级——识记。考查内容主要是《考试大纲》附录列举的10篇古文和30首古典诗词曲。考生只要能够背熟这些篇目,该部分考题就基本上不会失分。要充分注意《考试大纲》中常见和名句两个词语。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一节 文学常识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家  文学体裁  三国演义  列夫·托尔斯泰  常识  长篇小说  莎士比亚  作品  汤显祖  短篇小说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说明》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识记;(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3)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具体阐释如下:(1)中国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吴吴山三妇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2007年第1期发表了刘淑丽的文章(该文还论及《才子牡丹亭》),我深表赞同,在此略作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