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作者:吴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漕运制度  刘晏  中国历代  海运  运河  危机  制度完善  王安石  明中期  《资治通鉴》 
描述:征:1.漕运改革总是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其中又以理财为先;2.明中期以前的漕运改革重于制度完善,明中期以后的漕运改革则主要是挽救潜运危机;3.历代漕运改革的社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改革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作者:刘奇葆  来源:中国青年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改革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王安石的吏治改革
作者:庄锡福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吏治改革  变法派  熙宁  宋神宗  士大夫  反对派  庆历新政  中坚分子  先王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吏治改革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吏治问题的特殊重要地位(一切变法措施的制定和推行都要通过一定的行政体系),吏治改革还必然地成为变法成败的重要关键。
欧阳修的改革思想
作者:田巨峰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改革思想  阳文  契丹  赋役  冗官冗兵  北宋王朝  《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安石  文集 
描述:境。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内地的农民起义、士兵反抗“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
王安石在教育上的改革
作者:焦岩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大地主阶级  改革教育  科举考试制度  进步作用  变法  中国封建社会  土地兼并  中国历史 
描述:大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所
爱国主义与改革发展
作者:李中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描述:个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发展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改革都有着本质不同。
浅论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作者:黄宜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科举制度  人之道  兴办学校  科举考试  诗赋  范仲淹  士子  九品中正  科举改革 
描述:更多的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科举制度有其积极意义。这种制度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共计一
古今改革比议
作者:裴传永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异同  吏治改革  劳动人民  张居正改革  封建统治者  北魏孝文帝  社会矛盾 
描述:宣传的同志,这一意义当更明显。古今改革的同似特征,是否可以指出以下这几点:第一,就改革背景而言,无论古今,都是一定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经济因素则是其基本的动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于永不停歇的运动
论王安石经济管理的改革
作者:刘枫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以义理财  变法改制  青苗法  农田水利  均输法  市易法  熙宁  商品经济  土地兼并 
描述: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胆改革精神。这就是他变法改制的哲学思想基础。(二)以义理财论。“以义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理论的支柱之一。王安石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富国强兵。他指出富国是强兵的基础,“财
略论张居正的改革
作者:刘益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十六世纪  明王朝  王安石  政治才能  古代政治  国计民生  政治家  封建社会  反对派 
描述:誉不一,迄无定评”。赞扬者推崇他为古代政治家中杰出的典范,说:“除却伊、周只此人”,指责者却骂他为心术不正的奸权。例如清人谷应泰,在其著作中痛斥张居正是“特危倾陗刻,忘生背死之徒”,“包藏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