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
-
作者:王子慕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
描述:戏剧作为一种包揽中国古代各种韵文形式的文体,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在《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对《牡丹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进行概括性综述。
-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
作者:张晓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
描述: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
才子佳人戏曲中“花”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意象 “花”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用这些富有春意的自然意象,与杜丽娘的梦境相融合、相映衬,物我相生,烘托出其梦境的美好,表现其炽热的爱情理想与大胆的欲望追求。花园已经成为“一个理想的爱与欲的场所”④,负载起情感与欲望的双重主题
-
晏几道梦词原型意象的增殖性
-
作者:李慎明 来源: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型意象 原型意象的增殖性 集体无意识
-
描述:由于晏几道个性化的表象存在形态,使对于原型意象在不断地运用过程中,其所指内涵不断增殖,意蕴不断深化。增殖性的扩张,基于词人的情感取向。词人以独特的情感历程,在宋代理学的时风之下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
从词语意象看晏几道词的苦情世界
-
作者:王慧刚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词语意象 苦情
-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腑肺,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通读其词,可以发现一组组的感伤词语和意象。文章中选取了《小山词
-
依稀幻影总是“情”——汤显祖剧作中梦意象发微
-
作者:刘广春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梦意象 情
-
描述:意象是具有一定象征性、抽象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文学审美范畴。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用来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独到艺术手段。汤显祖剧作中大量运用了梦意象,“临川四梦”中梦意象的描写,是汤显祖
-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多元性与认同性
-
作者:路良基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梅花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陆游 写作对象 意象美 审美趣味 抒情主人公 咏月诗
-
描述:留下无数诗篇,都有一个
-
试析晏殊、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
作者:周建梅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欧阳修 欧阳修 抒怀词 抒怀词 中心意象 中心意象 丧失 丧失
-
描述:晏殊和欧阳修抒怀词中多次出现"花"、"酒"、"歌"、"乐"的意象,以这些中心意象为切口,可以解读出其抒怀词中的"丧失"情结以及词人排遣丧失之痛的方法:在"酒乡"中忘却,在"歌乐"中重扬生命情致
-
意象的融化——读谢逸《江神子》词
-
作者:杨景龙 来源:大学文科园地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意象的融化——读谢逸《江神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