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象山怀古情(外一篇)
-
作者:尹静茹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荆门市 老莱子 南宋理学 陆九渊 精神财富 弘扬文化 文明 道学家 蒙山
-
描述:,你就会更用心去构思,更严谨去推敲。当那些杂乱的文字和词句,被赋予生命灵动起来且归于自己名下时,就会顿生出些许的成就感和欣慰来。
-
“精品”与“情品”——编剧杂感录
-
作者:杨小泉 杨雅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剧作品 汤显祖 剧作家 代表作 《牡丹亭》 《琵琶记》 我国古代 元末明初 情感
-
描述:时候的元末明初的戏曲作家高明,也在其代表作《琵琶记》
-
明代哲学情性论的嬗变与主情论文学思潮
-
作者:蔡锺翔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明代哲学 主情论 文学理论 性善情恶 情感论 论文学 七子派 格调说 “情”
-
描述:情感观上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
-
汤显祖“唯情”文学观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左其福 来源:求索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唯情论 文学史意义
-
描述:在使我国的古典文学摆脱外在的道德伦理苛求 ,切实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等诸多方面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世界只一情:简论戏曲处理题材的方式
-
作者:史雨泯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戏曲 题材 剧作家 戏剧场面 人物性格 戏剧理论 矛盾冲突 情真 汤显祖 话剧
-
描述:物可演可看的诗。戏曲的这种艺术本质,要求剧作家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素材,营造结构呢?袁于令说:“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以剧场假而情真,不知当场者有情人也,顾曲者尤属有情人也,即从旁之堵墙而观
-
晏殊词中的百花情
-
作者:王慧敏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百花情 秋花 愁
-
描述:本文从晏殊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百花之中犹爱秋花的原因;探讨了晏殊面对百花所产生的无限愁绪,试图说明花卉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
汤显祖“情本体”文艺美学思想略论
-
作者:李颖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本体 情本体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感性主体 感性主体
-
描述:作为中国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认为,情感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任其自然抒发和表现。同时,情感也是艺术产生的根源,只有在艺术中,情才能得以很好地抒发和表现。因此,情本体论是汤显祖文艺美学思想
-
汤显祖与孟称舜对情的倾诉比较
-
作者:陈海敏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与孟称舜 戏曲作品和戏曲理论 对情的倾诉 差异
-
描述:汤显祖和孟称舜的戏曲作品和戏曲理论都以重情著称,两人都热衷于对情的倾诉,但两者的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本文从创作手法、情的内涵、情与理关系等方面对之进行比较分析。
-
简析《牡丹亭》中的性与情
-
作者:杨艳琪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爱情 柳梦梅 文学家 后花园 主题 万历 祁彪佳
-
描述:牡丹》。”《牡丹亭》一问世,就掀起了一场狂潮,“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主情论”观照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较
-
作者:张玲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情”
-
描述:的理解和把握,与从其他角度展开的比较研究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