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的生命力在哪里?
-
作者:舒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力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里? 《牡丹亭》 观众 卡拉OK 省会城市 现实主义 《长生殿》
-
描述:而娱人,并逐步融汇了音乐、舞蹈、诗词、绘画、雕塑、
-
戏曲表演的基本特点
-
作者:阿甲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地方戏曲 李渔 戏曲理论 舞台戏剧 汤显祖 观众 演员 程式思维 程式化
-
描述:》的作者、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讲,昆曲的词很典雅,但又很古奥。一个听不懂的字,就是看,也要查字典,过去又没有字幕,不可能你没听懂就翻来覆去地为你唱。写小说的手段是文字,文字没有形象,都是通过人
-
论戏曲导演
-
作者:张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舞台 导演 演员 艺术手段 节奏 汤显祖 艺术创作 动作 中国戏曲 参军戏
-
描述:导演职能的发展导演,这个名词,或者说这个工作,在中国戏曲中间出现,据我所知,在解放以前并不普遍,也许在上海偶然有个别的戏是有导演的,北京还没有听说过。研究一下中国戏曲史,虽然没有“导演”这个名词,但是导演这个职能也是有个发展过程
-
来函照登
-
作者:暂无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译文 翻译 牡丹亭 创刊号 编辑部 打字员 阅读 稿酬
-
描述: glares the flowery maiden’s eye;本是"汪译",而Her a bursting bud,a quivering
-
文言文散文阅读仿真演练三则
-
作者:谭农帅 冯永忠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现代汉语 翻译 王安石 句子 仿真演练 散文阅读 阅读材料 作者 拒谏
-
描述: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排除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恤:体恤,怜悯C.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
-
“诗应是通向人民的”--艾青同志谈他过去的创作
-
作者:陈山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青 诗论 创作 现实主义 关系问题 法国象征派 长诗 五四 翻译 青年学生
-
描述: 为了学习和研究艾青同志的诗作与诗论,我们曾写信向诗人请教一些问题。艾青同志不仅复信做了扼要答复,并在今年三月高兴地接待了我们。我们首先问到艾青同志的早年诗作与“五四”以来的新诗及外国诗的关系问题。艾青同志说:
-
桃李满园时 当念老园丁——访刘麟瑞教授
-
作者:仲跻昆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老教授 霜叶红 园丁 阿拉伯世界 语法 翻译 新中国 学生 培养
-
描述:门,誓不罢休。
-
祭欧阳文忠公(节选)
-
作者:姚子明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学术 文集 人力 节选 文章 欧阳修 四十年 翻译
-
描述: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
作者:钟霞梅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用法 四库全书 宾客 句子 翻译 阅读训练 曾巩 译文 文言文
-
描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
-
一代名师,魅力永存——纪念刘麟瑞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
作者:朱威烈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魅力 穆斯林 诞辰 阿拉伯语 纪念 学识 周年 性格 感召力 翻译
-
描述:人尊敬且被奉为楷模,可谓大不易,然而,刘先生做到了。他看似平凡的一生,其发展轨迹是由高尚的师德师风构成的,而且还缀满了感人肺腑的言行和事迹。在纪念他诞辰90周年的今天,要问他留给门生弟子、亲朋同志最深刻的印象、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概括起来,应该是他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这本《刘麟瑞传》告诉我们,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