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牡丹亭》看两个“汤显祖”——儒士到名士的心理畸变
作者:韩娟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世  出世  入世  入世  贵生  贵生  情与理  情与理  矛盾  矛盾 
描述:》这部经典之作,成书于汤显祖弃官归家当年,因此可以作为解读分析矛盾的汤显祖最好的切入点。
两个文豪 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作者:孙泽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反变法派  女子  文豪  史学  诗词  宋神宗  改革法  好朋友 
描述:一个是才高八斗在史学上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史学巨人,一个是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个大文豪的交谊颇为引人注目。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司马光比王安石长两岁,他们都曾在包拯手下为官。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且名扬于世的高士,一度是互相倾慕的好友。
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剧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描述:为情结化象征追求。《仲夏夜之梦》中写“梦”则是目的 ,是以原型化象征对生命活力作张扬、生存和谐作表现。《牡丹亭》的戏剧结构是从梦幻转向现实 ,以致太现实人性化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是从现实转向梦幻 ,以致人性表现太超然化。最后本文认为这两个经典浪漫剧若能互补 ,才是最完美的一道剧坛风景。
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作者:李聂海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爱情世界  真与幻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梦幻世界  矛盾关系  人生如梦  非理性 
描述: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传记文学」的两个四十年:纪念刘绍唐先生逝世一周年(下)
作者:唐德刚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传记文学」的两个四十年:纪念刘绍唐先生逝世一周年(下)
珠玉
作者:叶山南  来源:花雨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珠玉
漫说小山
作者:朱德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蕙风词话》  《珠玉  浣溪沙  况周颐  《虞美人》  《白雨斋词话》  陈廷焯  咏物  花间 
描述: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毛晋《宋六十名家·小山跋》云:“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 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山从《珠玉》出。”
论王安石
作者:黄培根  来源:宁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王安石
论黄庭坚
作者:黄宝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谷  黄庭坚  “以俗为雅”  “以诗为  语言风格  《白雨斋词话》  晏几道  《南乡子》  曲子  艺术风格 
描述:论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