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薪火百年的“金石派”
作者:傅爱国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石  李瑞清  金石  胡小石  书法史  书法艺术  张大千  以碑化帖  碑学派  行草书 
描述:书法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以其踵事增华的进化形态,在漫长的繁殖演进历程中,涌现出一个个“有风格”的书家,并在某个特定时期内,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个以某个“有风格”的书家为宗师,且历经一代又一代书人恂恂承传而形成的群体风格流派。正是这些风格荦荦的个体...
谈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作者:霍松林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谈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作者:王毅  来源:武汉师院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  顽固派  拒谏  士大夫  盘庚  青苗法  熙宁  先王 
描述:日”的士大夫的酣梦,捅了顽固派的马蜂窝。那些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利益的顽固派,一个个惊讶莫名,大为震怒,在司马光的指挥和影响下,纷纷跳了出来,向王安石发动了猖狂进攻。司马光的喽曪吕诲打先锋,滕甫、郑獬、王拱宸、范纯仁、祖无择、周(岂页)、苏辙等接二连三地跟着起哄,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熙宁三年,顽固派头子司马光亲自出马。他一方面配合顽固派“元老重臣”韩琦,向皇帝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简析
作者:周子来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简析
略论我国书院的教学与刻
作者:刘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讲学    学校教育制度  陆九渊  我国古代  紫阳书院  朱熹  司马光 
描述: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至清末的一种学校教育组织,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较高的学府,但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学校。现在谈论书院,可先附带略述我国宋代以前设置的学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尔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文化科学的增进,学校体制由萌芽到成长,学校的种类及名称,也在不断变化。据文物及史
从王安石《答曾子固》谈起
作者:谭冬梅  来源:学习导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王安石《答曾子固》谈起
浅谈《答司马谏议》的反驳艺术
作者:孙福源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  王安石  反驳艺术  司马光  变法  演绎推理  大前提  罪状  反对者  名实 
描述:,严密地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大前提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认为讨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名实相符,名称和事实清楚了,天下的事理才能弄清楚。在确定了大前提之后,便针对
桃李满门的艺苑前辈姜丹
作者:王翼奇  来源:艺苑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叔同  中国画  潘天寿  丰子恺  艺术教育  经亨颐  艺苑  李瑞清  吕凤子  浙江省 
描述:近、现代的中国画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已故的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和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是艺坛上声名颇大的两位,但是比他们高一两辈的,还有不少值得人们加以纪念的人.诸如李瑞清,曾农髯、萧厔泉、吕凤子等,而与李叔同同时执教于杭州浙江两级师
谈化──书林漫步之六
作者:王牧天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化  书林  理性认识  幻中求真  民俗文化  伦理文化  知识与智慧  味外之味  汤显祖  艺术作品 
描述:谈化──书林漫步之六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注译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  司马光  士大夫  名实关系  拒谏  盘庚  青苗法  巧言善辩  儒者 
描述: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