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风格的随想
-
作者: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作家个性 创作个性 高晓声 蒋子龙 刘绍棠 艺术美 文心雕龙 心灵世界 邓友梅
-
描述:的颂扬王蒙作品“向心灵世界”的突进,有的热衷刘绍棠作品对“乡土风味”的追求,……听着,听着,我强烈地感到:我们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已显露出自己的“声音”和“面目”,在作品中鲜明地打下了自己的印记,各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吸引着读者。这样,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指出的:“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
-
《牡丹亭》续作探考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续作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情”的颂歌——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
作者:魏琳 来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
描述:思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爱情的极力张扬,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基石。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成功后的思考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谢幕就谢了十几分钟。第二天校长和党委书记都去看了演出,在剧院前面和两侧都站满了学生。 青春版《牡丹亭》的确非常受大学生欢迎,特别是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群里,人们都为之欢呼。二百场演下来,几乎场场爆满
-
读《牡丹亭》札记(五则)
-
作者:康保成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读《牡丹亭》札记(五则)
-
读《牡丹亭》札记
-
作者:陈多 来源:江西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读《牡丹亭》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