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6)
报纸(171)
学位论文(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1)
地方文献 (38)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3)
2013(27)
2012(40)
2011(38)
2007(12)
1999(1)
1989(1)
1985(4)
1984(4)
1978(1)
按来源分组
中小学校长(2)
三峡日报(1)
北方文学(中旬刊)(1)
农家致富(1)
诗刊(1)
中学语文教学(1)
水泥助磨剂技术(1)
江西画报(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
城乡建设(1)
“金箍棒”的本义和“谱系”-古代说中的民俗学研究举隅
作者:周汝昌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悟空  兵器  民俗学研究  本义  急就篇  西游记  说文解字  钟馗  风俗  周礼 
描述:闻名胆战?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无前。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谁能数得尽!但是孙大圣,却单单让他选取了一根“金箍”之棒,端的是何缘故?
肤阴洁湿巾,健康贴身“护士”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生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肤阴洁湿巾  护士  健康  复方黄松湿巾  消毒杀菌  治疗作用  妇科疾病  国药准字 
描述:由于“肤阴洁”复方黄松湿巾既可消毒杀菌,又对妇科疾病和皮肤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是全国首个国药准字湿巾产品,因此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第一段]
黄鹤楼下梨园情:文佑的汉剧情结
作者:杨水麟 梅涛 刘建林  来源:今日湖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鹤楼下建汉剧阁。在武昌黄鹤楼道38号的黄鹤汉剧阁后台化妆间,年近7旬的文
沉着温厚苍凝豪放:胡石先生的书法艺术
作者:陈辉  来源: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线条  书法艺术  南京博物院  李瑞清  大学教授  用笔  高古  学院院长  郑文公碑 
描述:在前几期,我们向大家介绍过金陵四大家中的林散之和萧娴,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其中另一位书法大家--胡石先生.
柔毫三寸千古律——胡石的书法艺术
作者:胡小石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书法教育家  图书馆馆长  诗词曲  开创者  黄山谷  古文字  南京大学  书法创作 
描述:研究,但和他的大部分书法作品一起毁于“文革”,令人扼腕。胡石同时也是一位书法教育家,秉承李瑞清衣钵。如果说李瑞清作为近代书法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胡石则承前启后,对现代中国书法教育有筚路蓝
伤心青,我见犹怜:吴炳《疗妒羹》赏析
作者:杨惠玲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悲剧意味  自恋  吴炳  秦汉之际  审美价值  爱情  男权社会  作品 
描述:所谓疗妒羹,顾名思义,指的是治疗女人嫉妒之症的汤药。在男权社会,女人拈酸吃醋历来被视为一种恶德,或是一种疾病。大约于战国和秦汉之际成书的《山海经·北山经》就
三峰具体 应是华山孙:奇石审美漫谈
作者:陈秀中  来源:北京园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美  观赏石  奇石  审美  颐和园  太湖石  白居易  可储存性  创造力  稳定性 
描述:有幸参观新加坡华侨张荣光先生与颐和园合作举办的天下奇石陈列展,深感这个奇石展实在是自然美美育的一本难得的实物教材! 奇石又称观赏石,在自然美审美领域中属于地质物质的观赏。它体量,具备可搬运性
陂书院与吴与弼道德力行观
作者:胡青 付忠莲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陂书院  吴与弼  道德力行 
描述:吴与弼是明代理学的开山,著名的陂书院是其讲学之地。文章讨论了书院平民性、劳动教育、师友共济氛围的办学特色,并从躬行践履与事上磨练方面探讨了吴与弼道德力行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认为这个思想预示着明代心学
治大国如烹鲜:话说王安石的改革
作者:李国文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北宋  治国策略 
描述:公元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的二月间,王安石奉召进京,得到神宗绝对信任的他,大张旗鼓地实施变法。由于确实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更没有充分估计到可能的反扑。所以,有一位叫范缜的大臣,上书反对他,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颤,可
清华简《(旨阝)夜》礼制
作者:马楠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饮酒  武王  周公  卿大夫  燕礼  内史  礼制  周礼  大戴礼记 
描述:明如左。饮至于文大室饮至之礼习见于《左传》,桓二年《春秋》“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左传》发凡云:“‘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正义》以《礼记.曾子问》义说之云“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左传》所谓“饮至,舍爵,策勋”行于朝、会、盟、伐之返。僖二十八年城濮之战,“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徵会讨贰”,正是征伐得胜,反行饮至之事。据《礼记.曾子问》,“孔子曰: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诸侯相见,必告于祢”。以《仪礼.聘礼》例之,彼卿大夫聘问他国,出行,释奠于祢庙,告行于祢庙之室。还国,告反于祢庙之室,行饮酒礼于堂上。于武王,文大室正为祢廟之室。则告反当在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