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书家的追求:以康有为、李瑞清为例
-
作者:包礼祥 朱飞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康有为 书法理论 书法家 阳刚之美 赵之谦 八大山人 晚清 近代思想 帖学
-
描述: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近代思想家、文艺家。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幼读诗书,随祖父习书,遍临历代名帖,于《石门铭》和《爨龙颜》用功尤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
-
宜黄戏神清源祖师庙的遗存与发见
-
作者:章军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清 神清 广昌县 广昌县 祖师 祖师 遗存 遗存 戏台 戏台 明代戏剧 明代戏剧 乾隆年间 乾隆年间 祭祀 祭祀 汤显祖 汤显祖 神龛 神龛
-
描述:清乾隆年间的古戏台.恕笔者拙见,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唯一专门供祭"戏神清源祖师"且规模最大的戏神庙,且有戏台联结供祭的形态.
-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解读
-
作者:苏子裕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海盐腔 临川四梦 戏曲理论 北杂剧 宜黄腔 神清 弋阳腔
-
描述:汤显祖以其光辉剧作临川四梦成为我国明代剧坛的标志。他既编撰剧本,又躬践排场,执导执教,甚至为戏班安排上演剧目和演出事务,与艺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在进行戏曲创作实践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戏曲创
-
汤显祖与《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宜黄县 戏神 演出活动 戏曲导演 中国古典 《邯郸记》 戏剧创作
-
描述:汤显祖晚年在玉茗堂故居,不仅潜心于撰写剧本,同时还热衷于戏曲演出活动。他在写完《邯郸记》以后,便把主要精力转到了从事演出活动方面。这一年,玉茗堂全部峻工。次年(万历三十年,即1602年),他应宜黄腔演员之请,根据
-
《万病回春》与名方温清饮
-
作者:徐春娟 陈荣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医林状元 汉方医学 万病回春 温清饮
-
描述:展应用于各科疾病临床,药理研究也方兴未艾,温清饮已成为生命力很强的名方。
-
及时为学 随事炼心:李瑞清的金石缘
-
作者:李玉萍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金文 书法 研究金 清末民初 为学 篆书 金石 古文字学 铭文
-
描述:清末民初,从考古、古文字学角度研究金文的人很多。这些人,主要研究其图形考释铭文及文字的音、形、义等,而对于丰富多彩的金文书法却涉猎者甚少。在此情形之下,李瑞清与金石产生了不解之缘——他对金文进行了
-
李瑞清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
作者:苏迟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画手工 艺术教育 师范学堂 李瑞清 近代中国 外籍教师 两江 音乐 艺术性质 高等师范学校
-
描述: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滥觞于1902年创立的两江师范学堂。从该年起,学堂开始延聘外籍教师(主要是日本籍教师),授图画、手工和音乐等艺术共同课。
-
深圳特区创建三十周年感怀(方原清)/西江月·可亲可敬子弟
-
作者:暂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尽艰难险境。 无畏无私团队,为民为国官兵。“纵然天塌我们撑!”保护同胞生命。 朱濂荣 浪淘沙·战洪图 暴雨泻山川,恶浪滔天。咆哮席卷大江边。肆虐冲堤吞坝岸,险象情牵。 调控度危难,力挽狂澜。三军勇士战犹酣。死守严防流血汗,确保长安。 罗文烈 浪淘沙·甘肃“舟曲”八八特大泥石流 泥石忽成流,毁我群楼,繁华舟曲变荒丘。目睹惨情心已碎,老泪难收。 舟曲不须愁,国出宏谋,人民军队上征途。更有八方伸救手,重展新猷! 祁春山 山海呜咽日月昏,同舟共曲壮悲声。 恶岩滚滚千人殒,祸水滔滔万户崩。 救困神兵抛热血,扶伤妙手献丹心。 一方有难八方济,病树残垣喜报春j 骆锦元 情系舟曲 乱石奔流势若狂,泥灾一瞬景凄凉。 山河沉痛生悲色,党政齐心抗祸殃。 四海同胞输大爱,五洲情义汇龙江。 脊梁不倒昆仑在,多难兴邦国运昌。 白战存 颂模范纪检干部王英的“红叶精神” 境界情怀堪慕君,荧屏热播感人深。 兴廉勤政身垂范,治病除瘤责更殷。 临险赈灾忘固疾,捐资济困献温馨。 英年早逝何其恸,红叶精神广颂吟。 注:一部以纪检干部王英为原型的20集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热播,观后感人至深。 颂大别山师魂.王金的红燃精神 守望山乡志不移,倾情奉献作人梯。 安贫乐教开荆路,济困捐资助奋蹄。 衣带渐宽融大爱,师魂永铸灿虹霓。 三千桃李成蹊路,红烛精神一面旗。 注:汪金权老师1988年毅然离开黄冈中学回蕲北山区任教22年,倾注大量心血,模范事迹感人至深,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被湖北省委誉为“大别山师魂”。 何斌然 汶川玉树忙重建,舟曲新灾接踵来。 天地不仁泥石涌,人亡家破不胜哀。 一发千钧决策明,争分夺秒救苍生。 废墟谁在战天险,金斧银镰军警民。 五十名玉树灾区孤儿儆客世博会匈牙利国家馆 五十孤儿玉树来,匈牙利馆叠瑶台、 汉歌藏舞多奇志,大爱无疆蓓蕾开。
-
李瑞清、陶行知书法教育之比较
-
作者:刘凤山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陶行知 书法教育
-
描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身处教育转型期的李瑞清、陶行知,大力提倡书法教育,并提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由于二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无论从学科设置到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受众的侧重点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
刘命清对庄屈关系的特殊阐释:以“不得志而怨”为视角
-
作者:宋健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怨 庄子 屈原 遗民 刘命清
-
描述: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