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6)
报纸(206)
图书(2)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5)
地方文献 (25)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4)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7)
2013(26)
2012(35)
2011(52)
2009(25)
2007(16)
2002(5)
1999(8)
1998(7)
1996(11)
按来源分组
诗刊(2)
鹅湖月刊(1)
红河学院学报(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
大家(1)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思维与智慧(1)
华夏地理(1)
福州师专学报(1)
四川戏剧(1)
“雨”已乘黄鹤去
作者:刘铮  来源:发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奥斯卡奖    影片  记忆力  霍夫曼  原型  人物 
描述:读了超过1.2万本书,且能一一复述,却不会自己系扣子。
自然风物启
作者:刘北辰  来源:天津政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旅游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自然风  褒禅山  人生  革命精神  哲理  鸟兽  革命者 
描述:川,草木,虫鱼,鸟
写好“”字非易事
作者:李清芳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信  基本素质  王安石  高攀龙  明代  人民群众  宋朝  品行  有责任  修身 
描述:。要品行端正。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可一生不
战国秦汉“酒”略说
作者:王子今  来源:酒史与酒文化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历史文化  饮食生活  社会交往形式  生产工艺  周礼  生活史  解酒作用  淮南子  身份 
描述:从而深化对战国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一《周礼》"酒正"《周礼》一书,多数学者以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而非周公制作。①视其内容为战国秦汉历史文化的反映,应当是合理的。
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
作者:俞敏洪  来源: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中国书法的哲学思考
作者:黄秋实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考  中国书法  亚里士多德  1958年  柏拉图  西方世界  东方哲学  世界名人  道家学派  春秋时代  古希腊  哲学家  孔子  思想家  阿奎那  托马斯  哥白尼  伏尔泰  达尔文  老子  创始人  时间  培根 
描述:图早124年,比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早167年。然而孔子要比起中国春秋时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还要晚20年,相传孔子还向老子请教过周礼.可见老子自当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了。
毛泽东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写作时间地点新探
作者:丁仁祥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  《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  《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  1930年2月9日  1930年2月9日  陂头村  陂头村 
描述: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词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会议作出的围吉安城的命令。
时间的艺术 风俗的画卷——刘绍棠新作《黄花闺女池塘》赏析
作者:刘荣林  来源:写作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时间的艺术 风俗的画卷——刘绍棠新作《黄花闺女池塘》赏析
使用二甲砷酸防治扭叶松上的山松小蠹的时间
作者:南京林产工业学院 郑汉业译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松小蠹  美国西部黄松  云杉红翅小蠹  大小蠹  寄主树  山松  树皮  边材  密度  二甲砷 
描述:在小蠹成虫迁飞前后应用二甲砷酸。用二甲砷酸在成虫迁飞前处理活的美国西部黄松(Pinus ponderosa)可用作饵木,但较之未处理的树吸引小蠹密度较小。因此这种处理不足以防治小蠹的种群。1976年在加利卜林区,在山松小蠹为害后立即用二甲砷酸处理。1977年春,从这些树中随机选择。从1.5米高处抽取19个样本,3米高处8个样本,6米高处7个样本。取样包括从
心在帝京 身老江宁: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释疑
作者:龚维敏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改革家  改革家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春二月  春二月 
描述: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