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14)
报纸(920)
图书(379)
会议论文(22)
学位论文(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10)
地方文献 (185)
地方风物 (50)
宗教集要 (28)
非遗保护 (28)
红色文化 (26)
才乡教育 (21)
文化溯源 (9)
按年份分组
2010(166)
2009(134)
2008(113)
2005(105)
2004(107)
1999(80)
1996(75)
1995(67)
1992(29)
1991(29)
按来源分组
大舞台(3)
经济论坛(2)
商场现代化(1)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
黑龙江珠算(1)
华乐出版社(1)
当代医学杂志(1)
上海工业(1)
中国城市金融(1)
财经科学(1)
第10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获奖名单
作者:暂无 来源:杂技与魔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俄罗斯  杂技艺术  马戏团  乌克兰  武汉  中国  黄鹤  双人  获奖  魔术 
描述:第10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获奖名单
姜洪: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和枢纽作用
作者:姜洪  来源:求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  枢纽作用  引擎  西方发达国家  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增长 
描述: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
学人个案与中国学术形态发展轨迹的相互观照:评《王应麟与中国
作者:王瑞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形态  中国传统  发展轨迹  学人  观照  新汉学  王应麟  嬗变  文献研究  个案 
描述:)的嬗
高新技术引领中国联通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访我国著名数据通
作者:胡晓女  来源:当代通信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韵洁  中国电信业  副总裁  中国联通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  高新技术  记者  跨越式  专家 
描述:今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公司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在这10年里,联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中国电信业的一支中坚力量。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记者走访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兼董事
第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在京召开——隆重推出首届中国肉类产业
作者:暂无 来源:食品科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肉类科技大会  肉类产业  2003年  科技人物  周光宏  郑和平  南庆贤  曹家富  王英若  边增林 
描述:第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在京召开——隆重推出首届中国肉类产业
山水作证 真爱永恒 2010’中国镇江金山湖爱情文化彩灯节
作者:暂无 来源:群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园  金山寺  爱情  镇江  作证  山水  灯节  中国 
描述:白娘子爱情文化园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紧临著名的佛教圣地"金山寺"。总面积1.08km2,其中水面面积为0.68km2,约占总面积的63%。公园在退渔还湖
艺展荣耀,传承铸造科勒 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亮相山城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家  中国  山城  作品  铸造  传承  重庆  艺术品 
描述:结合的跨界魅力,共襄优雅艺术的盛举,在重庆这个广纳天籁灵气的城市,用艺术妆点生活。
云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希望:写在陈自明、田青、樊祖荫讲座
作者:唐应龙 曹端波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田青  樊祖荫  讲座  中国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语言  民族舞蹈  音乐教育 
描述: 云南的民族音乐今年获得了巨大的丰收,云南的民族音乐终于一再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一再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首先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自从2003年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续)
作者:邱隆  来源:中国计量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标准器  度量衡  中国  《周礼》    西汉  春秋 
描述:(接上期)方圆之争逾千年《考工记》从春秋末传至西汉,主体尚存,部分内容已散失。经过刘歆、刘向父子等人的整理考校,使当时能获得的失次断简被排比成文,从众多的版本中脱胎而出。刘歆首创
宏斯“三义” 以兴诗学:读《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作者:普慧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学研究  赋比兴  《毛诗大序》  中国  “六诗”  《周礼》  先秦文献  发展演变 
描述:、兴如何递变,遂成为千古之谜,此其一;赋、比、兴在“六诗”中的确切含义虽然难有定论,但是,这一组概念在《诗经》阐释的历史发展中,却逐渐成长为中国诗歌(包括词、曲)在创作、阅读、理论批评等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