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85)
报纸
(7)
图书
(5)
学位论文
(2)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25)
历史名人
(75)
按年份分组
2014
(15)
2013
(13)
2011
(8)
2010
(21)
2008
(9)
2007
(9)
2006
(9)
1988
(3)
1987
(2)
1978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8)
艺术百家
(3)
大众文艺
(2)
华人时刊(下旬刊)
(1)
北方文学:下半月
(1)
学术问题研究
(1)
社科纵横
(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1)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
河南农业
(1)
相关搜索词
戏曲
海盐腔
人性
形象对比
封建主义
关汉卿
心理
硕人
牡丹亭
婚姻自主
女主人公
戏曲演出
剧目
吴趼人
张生
恋爱婚姻
孔尚任
张倩女
情感世界
大曲
南戏
戏曲文学
知识分子
元杂剧《西厢记》
包办婚姻
王骥德
《风月牡丹仙》
汤显祖
士人形象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西厢记》杂剧】搜索到相关结果
185
条
《金瓶梅》考证(一)
作者:
朱星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水浒传
西门庆
何其芳
考证
西厢记
潘金莲
金瓶梅词话
渊源
牡丹亭
描述:
庆潘金莲故事,《金瓶梅》就是从这两回扩大演化而成,且写一个家庭的盛衰,妻妾奴仆的纷争故事,反映当时政治的腐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高雪芳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红楼梦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贾府
爱情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
西厢记
》、《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
吴趼人写过哪些长篇小说
作者:
郭长海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趼人
长篇小说
西厢记
李伯元
周桂笙
名妓
白话小说
研究资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牡丹亭
描述:
吴趼人所作的长篇小说(包括《胡宝玉》)共有十四种。今后凡论及吴趼人的长篇小说,都当以他《最近社会龌龊史·自序》中所列出的十种,加上未刊完的四种为准。余者皆为赝品或冒名之作。
黛玉的两次葬花之比较——读《红楼梦》
作者:
许桓桓
来源:
好家长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西厢记
宝玉
影视作品
牡丹亭
爱情小说
戏曲
喜剧效果
第二
描述:
红》的悲剧版。
中国戏曲的外文翻译
作者:
潘福麟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
翻译家
西厢记
中国戏曲文学
出版社
人民性
窦娥冤
牡丹亭
中国人民
广大人民
描述:
优秀的中国戏曲艺术,长期来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戏曲文学里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有崇尚礼义与高尚道德,有纯真爱情及人间真情。戏曲艺术有强烈的人民性,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而且得到世界人民的向往和追求。一百多年前,外国人不断翻译中国戏曲文学。中国戏曲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烛泪书签
作者:
吴忌
来源:
教育文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
杜十娘
雷雨
西厢记
牡丹亭
杜丽娘
心痛
小说
台灯
描述:
,我该怎么向学生讲述那一个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呢?我讲完了《林黛玉进贾府》、讲完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完了《
西厢记
》里的《长亭送别》,接下来该讲的是《牡丹亭》里的《闺塾》。这些古老的爱情故事就像人类
文学瑰宝 经典佳作——小议文学题材邮票
作者:
吴刚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邮票
文学题材
中国古典戏剧
西厢记
牡丹亭
发行
金陵十二钗
古代神话
红楼梦
描述:
军》、《白蛇
名家也有失误时——读英译《红楼梦》偶拾
作者:
朱曼华
来源:
留学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英译本
诗词曲
外文出版社
抒情诗
阅读材料
生活情景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
一版第157页)。但1994年国家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by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却把“蟆更”译为“thefrogs croaking”(“蛙声”/“青蛙呱呱叫”),完全曲解了该诗原文的词义。至今仍未见过出版社或译者公开更正。我选英译《红楼梦》的片段作为阅读材料的初衷是基于
女子是水做的诗
作者:
园静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洞箫
团扇
女子
林黛玉
西厢记
牡丹亭
菊花诗
工笔画
手持
石塔
描述:
潇湘仙子当一支洞箫幽幽鸣响,我知道已进入潇湘馆中。小径两旁,聚集了世上所有的瘦竹,袅娜的瘦竹成片成林,在瑟瑟的晨风中歌唱落英。竹叶上闪亮的颗颗露珠、均是黛玉眼中的泪。
英语世界中国古代戏曲之传播
作者:
黄鸣奋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古代戏曲
元杂剧
中国戏剧史
博士论文
关汉卿
西厢记
诸宫调
马致远
汤显祖
描述:
本文从中国古代戏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由这种交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