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传播学角度看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王燕飞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学  传播媒介  传统戏曲  策划制作  美籍华人  载体形式  轰动效应 
描述:其实在青春版《牡丹亭》被策划制作之前,国内外已经先后有几出引人注意的《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其中包括美籍华人陈士争导演的全本《牡丹亭》。但这几出《牡丹亭》并不以传播昆曲为旨
在“青春”与“经典”间探寻的传统戏曲重建
作者:王姝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统戏曲  “经典”  市场操作  《梁祝》  精神本质  现代转型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已成功演出了百场。一个最古老的剧种突然以纯美的表现,令人满意的市场操作焕发出了新鲜时尚的青春魅力。另一方面,出于对之前先锋式瓦解戏曲传统的反动,浙江
青春版《牡丹亭》:昆曲还魂记
作者:暂无 来源:生活周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昆曲还魂记
演出:到武大去看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大武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演出:到武大去看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及其示范意义
作者:常丽芳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示范  古代戏曲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文化名人  古老剧种  白先勇 
描述:2004年,由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历时两年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便一炮打响,迅速飙红,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得到了青年观众的喜爱,继而形成长期以来难得一见的"昆曲热",把戏曲
青春版《牡丹亭》对“戏曲进校园”的启示
作者:汤玲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  戏曲  校园  校园 
描述: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
青春版《牡丹亭》“花意象”的艺术功能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意象  意象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
青春的觉醒-《牡丹亭·游园》曲词的赏析
作者:彭德伟  来源:南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春的觉醒-《牡丹亭·游园》曲词的赏析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作者:李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
作者:王燕飞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昆曲  汤显祖  观众接受  女主角  牡丹亭  舞台表演  表现手法  演员 
描述: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