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评刘德清《欧阳修论稿》(兼介有关书籍)
-
作者:王煜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论稿 漫评 书籍 范仲淹 王安石 诗文比较 富弼 北宋党争 新亚研究所
-
描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刘子健曾撰《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教授汪淳著《韩、欧诗文比较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质量俱平庸。
-
论陈亮词的风格:兼述对“微言”二字的看法
-
作者:张文潜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南宋初期 政治见解 辛弃疾 龙川词 王安石 积极进取 悲壮激昂 北宋 镇江
-
描述:关系,有时也以比兴方式
-
再论典藏工作:兼与姜洪同志商榷
-
作者:黄绍杞 来源:江苏图书馆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藏工作 图书馆界 藏书工作 典藏目录 图书馆工作 馆藏利用率 分编 公务目录 高校图书馆 商榷
-
描述:,掌管祭祀的官吏叫典祀,掌管监狱的叫典狱,掌管朝拜的叫典仪。还有如典藏、典簿、典同、典瑞,则分别是掌管文书、登记、乐器和玉器的。掌管全国图书的叫典籍。现特引证我国历史上“典籍”等官制名称,藉以明了“典藏”本身的含义,我想有助于本文对典藏工作的探讨。
-
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及其意义:兼与刘大年同志商榷
-
作者:刘尊武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恩格斯 历史运动 历史发展规律 基本原理 个人意志 历史规律 思想 自己创造 布洛赫
-
描述: (一) 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唯物史观的通信中,在阐述人们怎样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历史运动的“合力”思想。他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下了发人深思的两段名言:“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
-
矰矢、恒矢、绕缴轴--兼与何驽先生商榷
-
作者:陈春慧 来源:文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绕线轴 曾侯乙墓 《周礼》 东周墓 考古发掘 《周礼正义》 发掘报告 汉画像砖 文物 山东长岛
-
描述:”《淮南子·说山训》高注:“矰,弋射短矢.缴,大纶.”《史记·留侯世家》索引引马融注“缴系短矢谓之矰.”缴怎样系于矢呢?考古发掘中有一种矢,箭铤上有钮孔,应为系缴所用,该种矢就是矰矢(图一,1).宋
-
张居正改革的典型意义(兼论封建王朝中后期之改革)
-
作者:陈涴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封建王朝 中后期 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后期 庆历新政 明王朝 政治家 政治形势 吏治
-
描述:前“治绩炳然”,十年改革,在政治上有力地矫治了积重难返的腐败之风,使“数十年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吏治面貌一新,官场作风大为改观,“政体为肃”;在经济上使国家“府库充溢”,“太仓粟可支十年,同寺积金四百余万”,有了充足的积储,而“小民如获更生”,达到了国富民安的目的;在军事上,边防巩固,“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
-
历史发展动力之再探讨——兼论阶级斗争之历史作用
-
作者:闫兴家 来源: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级斗争 历史发展动力 历史变革 再探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历史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刘大年 暴力革命 阶级和阶级斗争
-
描述:所以归为一种意见当中。我同意后一种意见,而不同意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观点,或者说不同意这种角度的提法。下面谈点意见。
-
王安石诗论与文论之异同──兼论北宋中叶文艺思潮的演变
-
作者:张智华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文艺思潮 北宋中叶 欧阳修 诗歌创作 文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诗论 诗歌理论
-
描述:王安石诗论与文论之异同──兼论北宋中叶文艺思潮的演变张智华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王安石的文学观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且大多喜欢引用王安石《上人书》中“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
-
文学的使命及文学发展的走向——兼就教于李洁非先生
-
作者:刘玉峰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发展 作家 文学评论 毛泽东 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 下等人 社会责任感 刘绍棠 正义理论
-
描述:知的大旗,希望作家承担起为老百姓说话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却认为李先生的愿望是一厢情愿的.正义和良知的主题举不起当代文学的大
-
老聃与孔丘交往新考——兼论老子思想发展轨迹
-
作者:孙以楷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思想 孔子 道德经 孔丘 思想发展 基本精神 无为而治 周礼 自然无为 老聃
-
描述:。笔者认为,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孔丘至少曾五次会见并问学于老聃,问学的内容标志着孔丘与老聃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对把握孔丘、老聃的学术思想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