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探欧阳修、晏几道词的莲荷意象
-
作者:何斯婕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莲荷意象 欧阳修 晏几道 宋词
-
描述:势必与北宋社会人文背景、家世、仕途、性格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联系上述因素,通过分析相关作品,期待以一个新的角度,对两位词人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
应是“绿肥红瘦”:绛殊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关系艺术构思之探讨
-
作者:梁归智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曹雪芹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绛珠 绛珠 黛玉 黛玉 湘云 湘云
-
描述:曹雪芹构思绛珠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关系,取意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的诗句。
-
文人济世的摇落之悲:优素福·哈斯·哈吉甫与范仲淹、王安石殊
-
作者:热依汗·卡德尔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优素福·哈斯·哈吉甫 范仲淹 王安石 理想抱负
-
描述:社会的凄惨结局也惊人地相似。
-
跋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
-
作者:徐沁君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承恩 金山 十三年 博物馆 刘修业 诗文集 扇面 明世宗 水调 鸡鸣
-
描述: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
一部系统反映临川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佳作:《临汝诗谭》
-
作者:柳志慎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诗词 经济发展 评论
-
描述:、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其奉献出来的是当代临川才子的心血和结晶。通过《临汝诗谭》,感受到临川文学创作的活跃氛围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沁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创作。
-
从汪译《牡丹亭》下场诗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
作者:刘庚玉 郭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诗 下场诗
-
描述: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
-
那一幕,竟有些遥远:忆第一届洛阳牡丹诗会
-
作者:卫素琴 来源:牡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会 人生 牡丹花 牡丹亭 洛阳牡丹 牡丹诗 面包车 陕县 杂志编辑 流转
-
描述:车就从陕县老家迎娶到了灵宝。热闹而懵懂中,人生的
-
梦里的诗,诗中的梦-浅评《牡丹亭》从戏曲到舞剧的改编
-
作者:诸幼侠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梦里的诗,诗中的梦-浅评《牡丹亭》从戏曲到舞剧的改编
-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春归”
-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