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28)
报纸(2281)
学位论文(137)
图书(107)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102)
历史名人 (1800)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17)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9)
按年份分组
2014(675)
2011(543)
2010(568)
2009(504)
2008(555)
2005(166)
1995(40)
1993(33)
1989(36)
1958(4)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93)
戏曲研究(59)
剧影月报(43)
上海文汇报(32)
深圳特区报(19)
书屋(6)
台大中文学报(2)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学术问题研究(1)
牡丹亭冥判》发
作者:万斌生  来源:文艺理论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冥判》发
牡丹亭赞之四
作者:平伯  来源: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赞之四
牡丹亭》之“情源”
作者:赵明玉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升华  爱情升华  离魂模式  离魂模式  时代思潮  时代思潮 
描述: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牡丹亭》之结局与杜宝
作者:尚永亮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函授教育 文科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之结局与杜宝
《红楼梦》对《牡丹亭》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萧善因 李旭明  来源:红楼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西厢记》  黛玉  曹雪芹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戏曲  趣味  境遇  集大成 
描述:缚方面冲击力更强,也更发人深省。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更欣赏《西厢记》的词曲,称其“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而对《牡丹亭》则借黛玉之口评论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
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文化  鬼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牡丹亭》与魏晋风度
作者:范少琳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歌颂人间真情、至情的一部伟大作品,主人公杜丽娘就是这真情、至情的化身。而《牡丹亭》所表现的这种"至情"在某种程度上与魏晋风度的"一往情深"有着精神的联系。
白先勇的“牡丹亭”青春梦
作者:王怡棻  来源:东方企业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描述:网罗海峡两岸一流人才.耗资上千万的“青春版”牡丹亭即将上演.制作人白先勇除了呈现汤显祖剧本的“原汁原味”.更要以年轻秀美的演员一新观众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