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
作者:陈强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褒禅山 合作探究 王安石 学习生活 学生交流 精讲点拨 个性化 引导学生 作者
-
描述: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2.通过品读鉴赏,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通过合作探究,对文章"尽志无悔"有更辩证而深入的认识,实现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
《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
-
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宋仁宗
-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
《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
-
作者:张正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教学 褒禅山 课文 梁启超 字词句 引导学生 作者 做学问 评价
-
描述:学生的讨论) 生:作者开始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这与我们所见到的一般介绍不同,它不是写景,而侧重于
-
《游褒禅山记》解读
-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
描述: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
-
佛教名山曹山寺与本寂禅师
-
作者:黄彬生 来源:抚州地方史志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佛教名山曹山寺与本寂禅师
-
刍议《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
《船山诗草全注》出版
-
作者:胡传淮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船山 张问陶 司马相如 出版 陈子昂 巴蜀 清代 扬雄 李白 虞集
-
描述:巴蜀之地,山川钟秀,英才挺生,以文学擅天下之胜者几二千年。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降,陈子昂、李白、三苏父子以迄虞集、杨慎诸公,实雄出其间,而为天下长。迨至清代,隽才云蒸,诗家辈出,张问陶尤绰为大宗。
-
重读《游褒禅山记》
-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褒禅山,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
-
气象万千望白云:《鳌山白云》与南山文化
-
作者:关义秀 来源:今日海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鳌山 白云 终南山 崖州 王安石 文学史 佛道文化 佛教文化 李白 政治家
-
描述:带彩虹。寻仙武帝身难到,断足娲皇迹已空。绕谷穿岩飞不定,沧波无际雨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