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58)
报纸(2239)
学位论文(121)
图书(66)
会议论文(4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37)
历史名人 (1784)
红色文化 (80)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6)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0)
2010(510)
2009(479)
2008(510)
2007(330)
2003(89)
2001(39)
1997(58)
1987(56)
1983(60)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82)
戏剧艺术(36)
上海文汇报(27)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2)
文史知识(10)
出版史料(3)
出版发行研究(3)
党的生活(云南)(1)
出版科学(1)
戏剧报(1)
儿童智力开发应是全方位的:南京师范大学几位教师儿童智力开发
作者:钟宝良  来源:独生子女健康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儿童智力开发应是全方位的:南京师范大学几位教师儿童智力开发
《周礼》的人口与就业思想“兼《周礼》尚法治
作者:李运元  来源:财经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影响  春秋战国  儒家经典  管仲  地理环境  齐国  春秋时期  周礼  王城  手工业 
描述: 《周礼》是一部披着儒家经典外衣、偶杂阴阳迷信之说、而实际崇尚法治的思想史性质的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众说纷纭,就本书主要思想看,其作者或为受管仲思想影响的齐国法家学者,成书时间或在春秋战国之际。
《学问不可穿凿》指瑕——兼王安石的治学
作者:严正敖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级中学  指瑕  语文课本  杂文  王安石  文字  文言  穿凿附会  实事求是  治学态度 
描述: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决水何地可容?刘贡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从重情的角度《聊斋》对唐传奇的
作者:程国赋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唐传奇  《聊斋志异》  唐代小说  蒲松龄  唐人小说  创作风格  汤显祖  人物形象塑造  主人公 
描述:《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叙述其创作经过时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①这里,作
课堂教学应是三种思维活动的共同过程——教师思维的主导作用
作者:詹春国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思维活动  教师思维  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  思维过程  错位相减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 
描述:,敦师的思维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举例浅析.
诗的“散文美”新辩——当前新诗发展趋向之弊
作者:梁锦茂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新诗发展  散文诗  自由体  散文化  王安石  内容与形式  诗歌艺术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寓物说理而不腐(朱熹的哲理诗)
作者:卢斯飞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哲理诗  道德修养  广西师范学院  王安石  哲学思考  《游褒禅山记》  有德者必有言  学术思想  现代主义 
描述:寓物说理而不腐──朱熹的哲理诗卢斯飞(一)哲理性是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它蕴含在历史上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之中。这些创作通过形象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启发人们对未知领域探索
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王安石变法法家进步作用与阶
作者:波涌  来源:破与立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级斗争  大地主阶级  王安石变法  进步作用  生产关系  法家人物  创造历史  劳动人民  农民起义  保守派 
描述: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
应是力作用点的位移——功公式中所指的位移
作者:丁德音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应是力作用点的位移——功公式中所指的位移
金应熙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作者:江士贤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中国史学会  派代表  季羡林  委员  城市史学  斯图加特市  代表团  刘大年  国际史 
描述:组成,团长刘大年,顾问季羡林、莫阳,代表团成员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第一届大会于1898年在海牙举行,此后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大致上每五年举行一次,是国际史学界的学术论坛.1980年,中国史学会曾以观察员身份派代表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十五届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