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0)
报纸(1304)
图书(28)
会议论文(21)
学位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76)
地方文献 (101)
才乡教育 (14)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267)
2011(220)
2008(143)
1997(83)
1994(54)
1988(42)
1986(31)
1983(39)
1982(47)
1981(29)
按来源分组
其它(53)
人民日报(43)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4)
重庆日报(3)
北京支部生活(2)
中国校园文学(2)
山东文学(2)
当代杂志(2)
语文园地(2)
邯郸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
试议《涵芬楼文》“恃乎笔力”的修辞论
作者:兰培 胡宇慧  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修辞  修饰  雅洁  新变 
描述:本文分别从辞贵修饰、辞贵雅洁、辞贵新变三个方面,对近代文论家吴曾祺的"修辞论"加以阐释,剖析其以"达意"为目的,以修饰、雅洁和新变为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理论精髓。
清代“诗佛”吴嵩粱诗学观摭
作者:李华 徐国华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吴嵩梁  诗话 
描述:吴嵩梁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昊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最有成效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作文教学与游戏
作者:王育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游戏活动  小学  语文教学  写作兴趣  智力开发 
描述: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增长知识,提高才智的。我在上高中时,曾经帮一个朋友代过小学的语文课。第一次上课,我照本宣科,在课堂上独唱主角,弄得学生萎靡不振。哈欠连天。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精神焕发,如同冲破笼子的小
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兼与黄肃同志商榷
作者:王宁飞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泰国  商鞅变法  历史功绩  商榷 
描述: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兼与黄肃同志商榷
田曾佩副外长今年外交工作成就
作者:钱彤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田曾佩副外长今年外交工作成就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杜甫的遣兴诗
作者:熊七芳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甫  “遣兴”诗  “遣兴”诗  内容  内容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描述:然天成。通过以上方面的解读,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高尚的仁爱思想和高超的作诗技巧。
清代“诗佛”吴嵩梁诗学观摭
作者:李华 徐国华  来源: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吴嵩梁  诗话 
描述:吴嵩粱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吴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琵琶’应该怎样‘弹’:兼作文教学的‘逆向思维’
作者:孙志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逆向思维  作文教学  反弹  琵琶  辩证分析  思维品质  孟尝君  议论文  王安石  运用 
描述:一、"反弹"开辟新天地"反弹琵琶"指的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把它用于指导学生作文,能开辟新天地
相同题材诗词的比较阅读: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古诗词
作者:陈丽芳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古诗词  同中求异  题材  人教版  纳兰性德  语文教学  异中求同  王安石  运用能力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就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相同题材的课文进行比较,更必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样才能既比较了异同,又能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深入地阐释这些异同,从而把握课本的本质特点,或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能力。在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作者:徐苑  来源: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克己复礼”  孔子  “礼”  典章制度  春秋时代  周礼 
描述:孔子曾经以“不学礼,无以立”教导他的儿子。“礼”是什么?“礼”不是简单的礼节礼貌之事,孔子认为“礼”是“周公之典”,是具体的典章制度。面对春秋时代周礼的全线崩溃、社会的动荡不安,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呼声应时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