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53)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10)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359)
2013(425)
2012(482)
2011(484)
2009(430)
2008(373)
2005(246)
1996(218)
1982(76)
1979(36)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观察与思考(4)
商情(3)
中华书局(2)
金融经济(2)
长白学刊(2)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
青年与社会(上)(1)
中国医疗保险(1)
中国农村金融(1)
“假如我是王安石
作者:顾建斐 王汉章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假如我是王安石
王安石
作者:姜国柱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儒家思想  保守派  积贫积弱  宋神宗  圣人  宋王朝  学术界 
描述:景象。华国锋同志号召:“老科学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这非常重要。”老一辈学者,也正象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甘做青年一代攀登科学高峰的肩梯。而青年一代也应不负老一辈学者负重之苦心,努力向科学高峰攀登,成为后继来者。这是科学春天中的暖流,学术繁荣的惠风,我们为这一新景象呈现于学苑,高声赞颂!
王安石
作者:徐炯  来源:大成会丛录 年份:192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谈话
作者:吴雁南  来源:新史学通讯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央集权制  匈奴人  青苗法  历史教学  免役法  启发式  对外战争  政治  武帝 
描述: 启发式谈话是教师向学生提出足以鼓舞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深思熟虑地按照教师所指示的方法去探求问题的实质或结论,并作出回答。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启发式谈话经常被利用来解释历史上复杂的现象和概念。它足以鼓舞和培养儿童独立思维和学习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
作者:吴明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方官员  宋神宗  北宋  青苗法  熙宁  司马光  公元  封建王朝  政治抱负 
描述: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躁气息的年份。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
不容易
作者:司徒伟智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精神文明  王安礼  安国  乌台诗案  苏轼  青苗法  宋神宗  专业报纸  小故事 
描述:一个叫王安礼。有一次,苏轼为冤枉不过的“乌台诗案”下狱,旁人知道苏轼与王安石势同水火,当然都缩头不语。唯独安礼挺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物价改革
作者:李恩琪  来源:价格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价改革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市易法  常平仓  历史上  春秋战国时期  均输平准  食货志  财政大臣 
描述:汉武帝时的‘天朝气象’(见《汉书·食货志》《西汉会要》恒宽《盐铁论》);继后,汉宣帝时的耿寿昌提出粮食的常平仓制,实行“贱卖贵买”
论苏颂的性格与政治态度
作者:刘启林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态度  中庸之道  性格特征  反变法  青苗法  司马光  学术讨论会  研究历史  科学史研究所 
描述:一九八八年是北宋著名天文学家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九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史所、医学史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及吉林大学古籍所在苏颂的故里福建省同安县联合召开了纪念苏颂学术讨论会,为研究这位在国内尚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论苏颂抗旨
作者:季平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监察御史  御史台  青苗法  熙宁  史籍记载  宋王朝  司马光  封建专制 
描述: 熙宁三年五月,正当王安石变法迅猛开展的时候,宋神宗下了一道诏旨,严厉处分了拒绝起草制辞的知制诰苏颂。史籍记载如下: 癸卯,上批:“近以秀州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李大临、苏颂累
一生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的苏轼
作者:鲁尧贤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实际出发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改革  坚持  变法派  免役法  政治思想  青苗法 
描述:,又想在他头上加一顶动摇派的帽子。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御用文人竟将他看成“典型投机派”。纵观苏轼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政治活动,不难看出一贯坚持革新是他政治思想的主流。他一生素志不渝,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精神,尤其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