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23)
期刊文章(1418)
图书(42)
学位论文(2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57)
地方文献 (40)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32)
2013(140)
2011(220)
2009(231)
2004(33)
2001(38)
1999(37)
1984(18)
1972(2)
1957(47)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7)
北京文艺(5)
新华月报(4)
经济日报(4)
商丘日报(3)
中国质量报(1)
党史博采(纪实版)(1)
语文世界(高中版)(1)
爆炸与冲击(1)
吐鲁番日报(1)
大年同志的几件小事
作者:任继愈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夏鼐  侵华  姓氏  吕叔湘  学术  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  解放后  知道 
描述:笔划排列,任姓氏都是六划,我们邻座。开会在一起,回到住处又在一起,接触更多,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以后住处相距不远,常常找他谈谈学术上的问题。
韵松儿科验案选录
作者:刘益群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科验案  厚朴花  处方  清解  少商  汗出  鸡苏散  身热  针灸  川贝母 
描述:日诊:身热微恶寒,掌心热,烦躁不宁,汗出,小便赤,口渴欲饮。乃伏邪受暑湿之引而发,故烦热汗出。当清解为治。 处方:青蒿、川贝母各3g,生鳖甲、茯苓、天花粉、厚朴花各6g,白扁豆头九朵。一剂知,二剂已。
大年著美国侵华史
作者:李光霖  来源:新建设 年份:195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大年著美国侵华史
历史学家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
作者:《瞭望周刊》记者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历史学家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
昌宗著述考略
作者:杨军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昌宗  《集韵》  《周礼》  《隋书·经籍志》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尚书》  《尔雅》  《左传》  《广韵》 
描述:昌宗著述考略
毅然与《爱我中华注音歌谣丛书》
作者:奚椿年  来源:新文化史料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国情  写作方法  中国历史  爱国情感  语言表达  《三字经》  王安石变法  启蒙读物 
描述:毅然与《爱我中华注音歌谣丛书》□奚椿年根据江泽民同志“加强对青少年两史一情教育”的号召,和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语文出版社于1995年10月出版了一套《爱我中华注音歌谣丛书
因《明妃曲》发微
作者:王星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毛延寿  白居易  马致远  西京杂记  昭君故事  汉宫秋 
描述:一说到《明妃曲》,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王安石的二首同题之作,诗中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黯然销魂之态,以及汉元帝"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追悔莫及之状,都神情毕肖,活生生如在目前。特别是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还有"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的
运河边上的马齿菜--缅怀棠师
作者:陆士华  来源:群言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齿菜    老师  运河  特快列车  中风偏瘫  胡耀邦  报纸  黑色  出版社 
描述:(一)我得知棠老师病逝的噩耗,是在南下杭州的特快列车上。坐定不久,无意之间,我在旅伴手中的报纸上,猛然瞥见一行黑色大字:"著名作家棠昨日辞世"。我的心轰然一震,目瞪口呆。抓来报纸,匆匆读过消息
怀念棠:一位编辑写于一位作家的纪念日
作者:徐兆淮  来源:太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年作家  新时期文学  乡土文学创作  编辑部  大运河  当代文学史  文学编辑  钟山  右派 
描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不觉间竟干了三十年的文学编辑工作。期间联络、结识的来自全国老中青作家可谓多矣。而那时的通讯工具甚为简陋,除了书信来往,就连家庭电话也是稀罕之物,何谈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办公用具?从编辑岗位退休多年,年过七旬之后,闲暇里整理旧日书报杂志,忽而发现来自全国老中青作
虞《宋诗话考》辨误一则
作者:高燕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话考》    辨误  《冷斋夜话》  黄庭坚  曾巩  王安石  江西 
描述:话》卷6曾载潘兴嗣与曾巩、王安石交往之事。曾巩《元丰类稿》卷5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是曾巩知洪州前寄给潘兴嗣的。然考曾巩知洪州所作的推恩状,与《江西通志》说法不一。曾巩《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元丰类稿》卷33)云:“本州人试将作监主簿潘兴嗣,五岁以父任得官,二十二岁授江州德化县尉,不行。熙宁二年,朝廷察其高,以为筠州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安于静退三十余年。……处幽不改其操,皆已白首,然未有为上闻者,故其子独未蒙恩。……兴嗣有子群,年二十二岁。”此状明言是为潘兴嗣子潘群推恩授官的,非为其孙潘淳,可见《江西通志》误将潘淳当作潘群。又,宋人杨杰为潘兴嗣夫人钱氏所作的《故钱氏墓志铭》云:“夫人钱氏,其先钱塘人,尚父吴越王之族。年始笄,而归于吾友潘延之兴嗣。……生男子二人:长曰昂,前任某官;仲曰群,举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