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4)
报纸(37)
会议论文(13)
学位论文(12)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7)
才乡教育 (120)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1(13)
2010(18)
2006(10)
2001(3)
1996(4)
1992(3)
1991(4)
1988(7)
1935(2)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44)
中学历史教学(2)
道德与文明(2)
学理论(2)
中华书局(1)
中华诗词(1)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
新三门(1)
宋代文化研究(1)
清史研究(1)
象山与杨慈湖师弟关系辨证
作者:孙齐鲁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象山  杨慈湖  杨慈湖  师弟关系  师弟关系  心学  心学 
描述:慈湖与象山,固有师生之谊.然慈湖之学,并非主要得力于象山,而是在其父亲的教诲下研<易>、并深造自得的结果.慈湖对象山学之贡献,更多体现为对陆门声势的壮大.考察慈湖、象山师弟之授受关系,可知后世以慈湖最得象山之真传,不啻为儒家心学史一大误会.
象山与杨慈湖师弟关系辩证
作者:孙齐鲁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亦最大。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将《慈湖学案》置于象山门人之首。乃至有将象山之有慈湖,譬之于朱子之有黄干、阳明之有龙溪者,备言慈湖弘扬学之大功。吾人学术研究,似较易钻入一误区,即某人一旦归于某人门下
象山之“宇宙便是吾心”
作者:张增勇 贺松兰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象山          宇宙  宇宙 
描述:宋明理学阶段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象山是这个阶段学术上的重要代表,他的新儒学——心学是在对前人哲学及同辈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心即理”的论证达到“宇宙便是吾心”的阐述,以实现他维护
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
、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作者:邓秀梅  来源:鹅湖学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杨简  王阳明  王畿  儒家易学  儒家心学  心即理  心即易 
描述:、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象山「心学」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作者:杨祖汉  来源:鹅湖学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象山「心学」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象山孟子学之诠释学意涵
作者:黄信二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孟子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则於学中亦受重视的情况;在修养工夫方面,则将说明学中以明善为诚身前提的必要、明辨义利的方法,以及其中的知性辩证的属性。本文的目标除比较象山与孟子两人学问外,另一主要目的即欲透过两人学问的变化
朱熹、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曾春海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朱熹、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太极图说》之辩的文化误区
作者:张俊相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说》  周敦颐  《太极图》  陆九渊  道家  文化观  《无极图》  周濂溪  河上公  《宋元学案》 
描述:看作是周敦颐的创造,视《太极图说》为周敦颐整个思想的纲要。由此,他否认文中有道家的东西。双方之辩,书信往复,训诂考证,“几近万言,亦可谓无余蕴矣”,但谁也没能说服谁。后之学者,“宗朱者诋”,“宗者诋
氏心学之学统考辨
作者:郝明工  来源:新东方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朱子理学  学统    经学史  程朱理学  《太极图说》  和而不同  《宋元学案》 
描述:氏心学之学统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