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趣诗拾零
作者:潘洪刚  来源: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之涣  飞来峰  鹳雀楼  引人入胜  趣诗  诗歌  杜甫  刘禹锡  绝顶 
描述:在琳琅满目的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是以"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现择录一二,以飨读者。【例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论王安石“任而无情”的辩证法
作者:李之鉴  来源: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辩证法  宇宙观 
描述:。“任而无倩”是王安石对事物辩证法的客观性的自觉认可。
真理与意識:从佛性論争到朱陸異同的二种哲学類型
作者:林镇国  来源: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世紀以降宋明新儒學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心學與理學的對立發展。此論爭的哲學問題首度被法寶和慧沼表述為心與理之同一或差異的問題,也就是後來宋明理學中「心理二分」或「心即理」二種形上學之爭的問題。從結論上來說,奘傳唯識學(慧沼)和程朱理學主張心理二分,而如來藏思想(法寶)和陸王心學則主張心即理,彼此之間既有歷史的連續性,也顯示出哲學類型的普遍性。本文結論時,將試圖從現象學的視角,特別是從胡賽爾到海德格的發展,重新照明主導千年東亞哲學的二種哲學類型義蘊。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朱陆异同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林镇国  来源: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世纪以降宋明新儒学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心学与理学的对立发展。此论争的哲学问题首度被法宝和慧沼表述为心与之同一或差异的问题,也就是後来宋明理学中「心理二分」或「心即」二种形上学之争的问题。从结论上
走近学术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王安石学术渊源考中的一种转向
作者:杨天保 徐规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学  学术渊源  交游考  思想互证  知识背景 
描述: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当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在激疑中生成,在对话中入境:《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及观察
作者:董旭午 王书月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褒禅山  谋篇布局  课文  作者  激疑  引导学生  教学  事业成功  变法改革 
描述:先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齐读课文第三段。)师:这一段着重写了什么?谁来说说?
汤显祖以情抗“”是宋明理学之“”吗?——达观“接引”汤
作者:邹元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达观  以情抗“  “真心一元论” 
描述:学界普遍认为汤显祖以情抗即宋明理学之“” ,本文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汤翁《牡丹亭还魂记题词》是针对达观“情有者必无 ,有者情必无”而写的。达观的“有”、“无”之“”即“真心一元论”。汤翁
论《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的情与矛盾
作者:李聂海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梦幻  情与  情与  礼法  礼法  认知  认知 
描述:实性 ,这种东西方艺术遗产正是我们推进现代文艺创作情理观的思想瑰宝。
宫泽惠:浴火凤凰
作者:周鹏程  来源:国际音乐交流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凤凰  《游园惊梦》  普通话  记者招待会  昆曲  《牡丹亭》  导演  白先勇  厌食症  光子 
描述: 尽管失去了一线红星的地位,但是视演艺为生命的宫泽惠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始终默默努力在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艺坛,在日剧《大胃王》和台湾电影《运转手之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惠清瘦迷人的样子。最近,她与
《牡丹亭》和《红楼梦》中情与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柳生 郭联发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情与  情与  比较  比较  异同点  异同点 
描述:”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