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343)
报纸
(318)
图书
(172)
学位论文
(108)
会议论文
(9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90)
地方风物
(197)
地方文献
(99)
非遗保护
(18)
宗教集要
(11)
才乡教育
(9)
红色文化
(8)
按年份分组
2013
(155)
2011
(202)
2010
(149)
2009
(143)
2005
(79)
1999
(53)
1987
(57)
1985
(46)
1957
(14)
1935
(8)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62)
农业考古
(12)
历史教学
(9)
兰州学刊
(3)
历史教学问题
(3)
江淮论坛
(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上海计量测试
(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师大月刊
(1)
相关搜索词
婚恋悲剧
婚恋
土地制度
周礼
诗经
奴隶制
大跃进
中国古代
简化税制
太宗
儒家思想
奴隶主
商榷
婚姻
金文
城市规划制度
个体户
管子
管理系统
太平天国
天官
城乡规划
土地占有
研究者
孔子
剧本
自然观
大型
陆九渊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诗经孟子周礼上的中国古代田制及税法】搜索到相关结果
2343
条
中国古代
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
耿文茹
曹延汹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命思想
周礼
忠君爱国
描述:
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在
中国古代
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并更进一步总结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初模式,为研究近代和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汉语复句类型、疑问句型的最早分析——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学研究
作者:
孙良明
来源: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复句
疑问句
语法学
诗经
楚辞
吕氏春秋
孟子
《礼记注》
注释家
《
周礼
描述:
法观与语言观》、丙《致动、意动现象的最早发现者》、丁《宾语前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戊《汉语词类“有解”“无解”的最早提出与划分》、己《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庚《汉代注释家的词类观》;本文谈几部
古代茶叶禁榷
制
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
吕维新
来源:
茶叶机械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基础
禁榷制度
王安石变法
茶叶生产
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桑弘羊
孟子
经济干涉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
古代茶叶禁榷
制
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吕维新(江西省上饶茶厂334000)我国的茶叶禁榷制度始于唐代,一直沿袭到本世纪的80年代中期。一项制度能经历一千多的不同历史时期而保持基本不变,这在
《
诗经
》邶、都、卫婚恋诗管窥
作者:
陈艳霞
来源:
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诗经
》
婚恋诗
周礼
弃妇
描述:
《
诗经
》邶、廓、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
周礼
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
周礼
》“肺石”之
制
与“路鼓”之
制
考
作者:
温慧辉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周礼
》
政治法律制度
直诉制度
最高统治者
诉讼程序
诉讼管辖
古代
组成
“肺石”
“路鼓”
描述:
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指某些重大案情或冤抑莫伸者,可超出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序的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关于古代直诉制度的记载,最早见于《
周礼
》中的“路鼓”和“肺石
中国古代
文学研究现状一瞥(
上
)
作者:
许可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文学
政治主张
政治改革
历史条件
实事求是
永贞革新
研究现状
政治家
研究工作
描述:
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中国古代
官职称谓知多少(
上
)
作者:
陈沛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机大臣
蔺相如
谭嗣同
王安石
翰林学士
左宗棠
欧阳修
枢密使
司马光
古代官职
描述:
再如宋代寇准被封为莱国公,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刘基被封为诚意伯,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清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左宗棠被封为二等恪靖侯,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币”,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五礼规制:
中国古代
礼乐制度(三)
作者:
许结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礼规制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
《礼》经
文学研究
周朝
《
周礼
》
描述:
中国古代
礼法制度以礼治为本,以刑治为辅;以礼治为经,以刑治为权;这一点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汉代经义决狱,以礼义指导刑法之意义。正因如此,古代王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广大周备,涉及到人伦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论
几部
中国古代
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作者:
文加典
来源: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内容
中国古代
反封建礼教
李香君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戏
自由婚姻
柳梦梅
描述:
几部
中国古代
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中国古代
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取士
作者:
陈频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
科举取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
儒家学说
科举制
王安石
封建统治者
考试制度
描述:
中国古代
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取士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