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23)
报纸(106)
图书(14)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7)
地方文献 (123)
非遗保护 (14)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79)
2010(60)
2007(29)
2006(21)
2003(16)
1999(13)
1993(8)
1988(14)
1984(7)
1980(5)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5)
戏剧之家(上半月)(3)
艺术教育(3)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
前线(1)
社会科学辑刊(1)
装饰(1)
建材与装饰(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中外食品工业(1)
张大千轶闻录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山水画  毕加索  基本功  李瑞清  画坛  徐悲鸿  书法  石涛  艺术 
描述:张大千的"三健"张大千先生一生才华横溢,徐悲鸿先生称他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得享高寿,其"三健"颇有意思,今人亦可借鉴。健吃大千先生由于儿
Boundless张达谈中国时装
作者:卢沧海 Wanli  来源:明日风尚(时尚美容)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中国时装  中国服装  设计风格  设计师  品牌  年代  艺术  选择  作品 
描述:人卖,也不愁有人买。服装设计?在中国服装生意如此红火的当年,这样新鲜的玩意,一定很新潮,更有点不务正业?然而,种种原因之下,学习服装设计就成为了张达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作文评改之我见
作者:程丹  来源:才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评改  写作  自评自改  引导学生  王安石  曹雪芹  红楼梦  艺术  俄国作家  教师指导 
描述:字成文何其艰辛。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敲一绿,费尽心神,成其伟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成就了《红楼梦》的辉
于赓虞集外诗文辑录
作者:王贺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于赓虞  自我教育  人生  艺术  文学家  柏拉图  中庸之道  中国社会  大学教育 
描述:迎日出①屹立河畔读熟了东方自然的景色——怒云下的石山餍足的微笑在那一道血色的霞彩。
风容
作者:陈元武  来源:作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贵妃醉酒  牡丹亭  梅兰芳  汤显祖  杜丽娘  昆曲  舞台动作  演员  音韵  艺术 
描述:,但他还是演出了衔杯、卧鱼、醉步和扇舞这四个高难度的舞台动作。尤以醉步和扇舞最为优雅飘逸,举手投足之间,那种大气的美已经让舞台冉冉升起
从容自在笔墨间
作者:笑颜  来源:航空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  书帖  化境  成就  作画  名利  王安石  心平气和  最高境界  古诗词 
描述:画的最高层次,讲究个心平气和、浑然天成。细想来,岂止作画如此,车鹏飞的字也是如此。
文艺杂谈两则
作者:刘赋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院  湖北省  舞台  明代戏剧  汤显祖  艺术  关汉卿  四大名旦  演出  王实甫 
描述:傲、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先生铜像目光深邃,矜持地打量着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观众中,或有超级戏迷粉丝,见了谭老爷子铜像,神情肃穆,恭敬站定,深鞠三躬。
我的大学时代:刘绍荟口述
作者:刘绍荟 黄伟林  来源:广西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时代  口述  高级知识分子  高级工程师  散文作家  母亲  艺术  家庭 
描述:我的家庭跟艺术是没有关系的。祖父是地主,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搞水利的高级工程师。母亲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后来发现我母亲的家族里出了一个散文作家,叫艾雯,在台湾小有名气,是我母亲的堂姐。可以说在母亲
班级管理之我见
作者:徐海波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  王安石  教育教学工作  乐府诗  后进生  艺术  创作过程  班集体 
描述:,我们追求的是人塑造的完美。也许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
“笔意喜生”
作者:王充闾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独创性  王安石  谢榛  三国演义  牡丹诗  艺术  曹操  明代  书房  作品 
描述:闲翻旧籍,看到渔洋山人有这样一句话:物情厌故,笔意喜生。”脑子里顿时产生许多意念,许多联想。记得明代诗人谢榛写过一首咏牡丹的诗:花神默默殿春残,京洛名家识面难。国色从来有人妒,莫教红袖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