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医事制度与正负数概念
作者:邹大海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算数书  医事制度  正负数  秦汉法律  出土文献 
描述:出现先进的正负数概念,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与依法治国的需要相结合的结果。
吴梅村与汤显祖师承关系的文献考述
作者:郑志良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吴梅村与汤显祖师承关系的文献考述
吴梅村与汤显祖师承关系的文献考述
作者:郑志良  来源:文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梅村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汤显祖去世时,吴梅村虚龄八岁,前者是江西临川人,后者是江苏太仓人,而且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自遂昌弃官归家后,再也没有到过吴地,在汤显祖生前,吴梅村应该没见过
白先勇:我要让昆曲“高和众”
作者:杨江波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戏曲形式  剧院  俞振飞  梅兰芳 
描述:处宣讲昆曲,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做昆曲。
王骥德《律》与诗学传统
作者:解玉峰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诗学传统    沧浪诗话    诗学批评  诗教传统  词源  严羽  牡丹亭 
描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词为诗余,为词余。今之词曲,即古之乐府(王骥德《律·杂论下》)。自觉地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这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多少反映了词曲创作的实际,因为词曲家们本身
“善感”与“细嚼”——从林黛玉赏谈起
作者:王涵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心理活动  林黛玉  听时  西厢记  回写  杜丽娘  现实世界  思想感情 
描述: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
随记——江苏省昆剧院的一次演出
作者:徐知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江苏省  兰苑  剧种  折子戏  南京  样点  朝天宫  演员  《牡丹亭》 
描述:昆曲人人说好,但不兴盛。多年以来,南京,作为省会,都没有一个象样点的演出场所。朝天宫背后建的那座兰苑剧场格式典雅、质朴,很适宜于如昆曲这样的剧种在里面演出,当然,现在还是缺少个与之配合的良好后台,尚有待改善,但这算是“从无到有”了。一大好事!
灵光共仰仙霓
作者:徐宏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乐府  “传”字辈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传习所  浙江嘉兴  全福班  昆曲  昆剧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灵光共仰仙霓
外看昆:半场青春《牡丹亭》
作者:秦燕春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晚明 
描述:外看昆:半场青春《牡丹亭》
传奇精华的汇集——《六十种
作者:俞为民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剧本    毛晋  牡丹亭  汲古阁  刊刻  编选  杂剧  西厢记  剧目 
描述:《六十种》是明毛晋编选刊刻的一部传奇选集,共收北曲杂剧1种,传奇58种,改本1种。是保存传奇剧本最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传奇选集。毛晋(1599一1659),字子晋,初名凤苞,字子九,号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