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羲之之书乃善”句之妙用
作者:王明继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羲之之书乃善”  曾巩  《墨池记》  初中  语文教学  备课参考 
描述:“羲之之书乃善”语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曾巩之《墨池记》,意思是说晋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陈艾之争与明文统归宗
作者:丁国祥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艾南英  论争  文统 
描述:陈子龙与艾南英的争论,从豫章与金沙的房选开始,陈艾之争为高潮,以组织行为结束,在文坛上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出人文精神的追求。而争论的过程及激烈程度,由于事后的他人补叙,难免成为故事型记录
凌濛初与汤显祖
作者:徐永斌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凌濛初  汤显祖  戏曲  交流  相似性  差异性 
描述:艺术性和思想性。
应是《红楼梦》里人——清代闺阁对《红楼梦》的阅读
作者:刘舒曼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清代闺阁  禁令  家训  戏曲  《红楼梦影》 
描述:《红楼梦》在有清一代属禁书之列,但禁之愈烈,读之愈盛。自《红楼梦》诞生之日始,它就拥有了众多的闺阁知音。清代的女性不顾国家禁令和家训教诲,她们读红楼、评红楼,甚至提笔为它写下续书《红楼梦影》。形成了独特的闺阁红楼文化。
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作者:张进德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鉴赏  戏曲  高中  语文教学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悲剧  封建礼教  美学家  戏曲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从《牡丹亭》和《卡门》两部传统戏剧看中外文化之差异
作者:庞国太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卡门》  《卡门》  戏曲  戏曲  歌剧  歌剧  文化  文化  差异  差异 
描述: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戏曲意象初探(一)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
广东戏曲须与时俱进
作者:黄天骥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广东人  岭南文化  文化强省  与时偕行  饮食文化  文化土壤  牡丹亭  外来文化  生活节奏 
描述:"与时俱进"的观念其实是《周易》提出来的,最早是"与时偕行",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到了清代王夫之才用了"与时俱进"这四个字。岭南文化在这方面更显特色,比如广东人的食文化就在与时俱进,用很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出又特别又美味的菜式,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广东的饮食文化一直在变,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举个例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当代戏曲舞台  改编 
描述: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