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93)
报纸(43)
学位论文(16)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5)
地方文献 (43)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34)
2011(37)
2009(27)
2007(25)
2002(19)
1997(15)
1995(13)
1994(7)
1992(7)
1985(16)
按来源分组
阅读与写作(5)
书品(2)
文化月刊(2)
民主(2)
新闻爱好者(1)
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1)
中学生(1)
中国金融(1)
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元代著名作家虞集的文学思想
作者:姬沈育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文学  性情之正  雅正 
描述: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山这边 山那边(外一篇)
作者:刘绍良  来源:大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这边  山那边》  散文  文学  刘绍良 
描述:云南多山。山成了我的精神依托,山也阻碍了我探询的目光。因此,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的一颗燥动的心,渴望成为一只鹰,从某座山巅起飞,翱翔于蓝天之下,万仞之上,或者,极目无垠的万倾碧波之上,去舒展一腔豪情,去拥有一份空灵。倦了,随意地敛翅于某座山巅,歇脚于某棵大树,甚至,结巢于某个虬结的枝桠。
联谜竞猜
作者:暂无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联  竞猜  文学  阅读知识 
描述:春联猜人名 大年初一,长沙各店铺门上.大都换上了春联。正如王安石所说
女权主义文学应是一股强势的文学力量
作者:王熙博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  文学力量  文学力量 
描述:在各种文学类别中,女权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针对性的文学类别,她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向导,也影响了许多女性对对生命,生活,命运的认识,同时也一直改变着全世界人对女性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
文学评点与宋代的《庄子》文学解读
作者:张梅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评点  王雱  高似孙  林希逸 
描述:文学评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清两朝评点者甚众。文章选取《庄子》为个案,以对《庄子》文本在宋代的历时性解读为切入点,梳理评点学在宋代
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文学鉴赏  王安石  近代文学  聊斋志异  文化常识  刘禹锡  现代文学  诸葛亮  解说 
描述: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澳门戏剧概述
作者:胡国年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澳门  牡丹亭  明朝  写作  关系 
描述:澳门戏剧概述
古诗炼字面面观
作者:林凯伟  来源:中学文科(高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炼字  “诗眼”  王安石  “绿”  写作 
描述:古人写作诗词,讲究炼字。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