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茶文化价值探讨
-
作者:曾震中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夷山市 武夷岩茶 茶园 经济价值 茶叶 小气候 周亮工 饮用 明代 文化价值
-
描述:于是这块宝地先后被黎民百性、朝廷皇家相中,在此建立了闻名天下的皇家“御茶园”,更由于岩茶具有突出的饮用、药用、经济价值,因而身价倍增……从“御茶园”看饮用价值周亮工在《闽小纪》中写道:“先是建州贡茶
-
论王安石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
作者:罗国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精神 改革精神 民族精神
-
描述:王安石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的无畏战斗精神,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精神,革故鼎新的革新精神,务实有为的实干精神。弘扬王安石的精神,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借鉴,积极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从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中创新,造就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
-
浅谈方志的地理学价值
-
作者:马村杨 潘玉君 马黎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地理学 中国方志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价值 地理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学 《周礼·地官》 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文地理学 地理志
-
描述:,研究方志的渊源与发展,地理学价值,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具有意义。 一、方志的渊源和发展概述 方志之名称始于《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而后编修志书,成为中国
-
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
作者:张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审美意识 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 观众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 《牡丹亭》
-
描述: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张艺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服装也经过漫长的岁月成为国之瑰宝,并且大放异彩。这一切都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服装设计者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审美意识,使其艺术生命充满活力
-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审美风尚述论
-
作者:王良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审美风尚 《焚香记》 《紫钗记》
-
描述:继《西厢记》、《琵琶记》之后,明代也产生了《焚香记》与《紫钗记》等著名翻案剧。与《西厢记》、《琵琶记》言情、教化等主旨不同,明代翻案剧的发生、发展则与参与者对戏剧这种文体的审美期待息息相关
-
《牡丹亭》情梦相映的审美诉求
-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梦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
描述:,形成作者特有的审美诉求,表现作者特有的生命感悟意蕴。[著者文摘]
-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
-
浅论王安石的诗歌审美心理及其嬗变
-
作者:刘文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审美心理 意象 艺术思维
-
描述: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
-
晚明审美思潮和散文美学
-
作者:吴文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审美范畴 袁宏道 “趣” 晚明散文 美学 “真” “性灵说” 唐宋散文 汤显祖
-
描述:明代中叶以后至晚明,和社会结构同步变迁的是,人的心理和审美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心理和意识的汇合,遂形成为特殊的群体意识——审美思潮。晚明的审美思潮的有机表现方式存在于理论和作品中间。诚然,小说、戏曲
-
欣赏·必要的距离(戏剧审美通俗谈之二)
-
作者:冯健民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欣赏 戏剧家 演员 杜丽娘 艺术家 观众 心理距离 汤显祖 欣赏者 物我
-
描述:布洛在一九一二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作为艺术中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文章。在这篇有名的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审美要素--审美的心理距离。由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