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花阴文宴屡 十年春梦寺门南”——红罂粟花漫话之二
-
作者:赵洛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自珍 黄爵滋 海棠花 潘德舆 道光 张际亮 阴文 林则徐 己亥杂诗 魏源
-
描述:梗海堂也真长得好。它是乾隆年间董诰亲手栽种的。董诰从浙江回京,到了城外,和坤不给奏明,就侨居这庙里,种海棠,不想几十年海棠长得这般繁茂。龚自珍道光十九年《己亥杂诗》是这般难忘花之寺一片乱红的海棠:
-
晏殊《光禄寺丞仲容公墓志》一文的发现及其价值
-
作者:谢先模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 秘书省 校书郎 圣人 书院 金陵 晏殊 新发现 仁者 族谱
-
描述:风,蔚成仁者之富。又且购求坟史,开辟黉官,集矩步之方成,劝青衿之日就。翕然芳润,施及遐迩。于时黾洛艰难,金陵割据。君始就列鼎之养,用慰高堂之欢。蹑(?)上书,叩阍获见。释褐卿士,峨冠儒流。既而中国归乎圣人,戈矛殄乎多垒。黄旗夕卷,青盖西还。君眷恋庭闱,退居里(?)。雍熙中,诏下本郡,旌其门闾。而
-
毛主席对《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人民公社养猪经验》一文给新华社
-
作者:毛泽东 来源:畜牧兽医科技通讯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桥县 人民公社 河北省 大发展 新华社 养猪业 马克思主义 畜牧业 世界观 列宁主义
-
描述: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都没有,这些人离一个真正共产
-
教材更应是学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
-
作者:倪岗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 台湾地区 大陆 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 物质基础 教育功能
-
描述: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
引导得法 铺垫“给力”:王益民《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评点
-
作者:丁国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评点 王益 引导 课堂 铺垫 教育论 叶圣陶
-
描述:)》)这次听《记承天寺夜游》也不例外。
-
简论古透定二纽在临川白话音中的变读原理
-
作者:万西康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辅音 临川方言 变读 白话 送气音 元音 文白异读 白读 音类 拟音
-
描述:在现代普通话中,中古次清透纽读成送气的清塞辅音[t′],和古拟音相同;全浊定纽平声读成送气的清塞辅音[t′],仄声则读成不送气的清塞辅音[t]。在临川方言的文言读音中,定纽则不管平仄,一律和透纽
-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作者:陈正乐 王永 周永贵 韩凤彬 王平安 宫红良 邵飞 唐湘生 徐金山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相山铀矿田 火山 侵入杂岩 锆石SHRIMP测年 鹅湖岭组
-
描述:以限定相山第二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时代为134 Ma;采自于相山北部巴泉和南部浯漳的似斑状花岗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3±0.8)Ma(MSWD=0.82)和(134.7±0.9)Ma(MSWD=1.08),与碎斑熔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野外地质事实和前人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确认碎斑熔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属于同期、同来源的火山喷发-侵入的产物,形成于134~133 Ma。书堂钻孔ZK111A-1中打鼓顶组顶部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6±1.7)Ma(MSWD=0.9),表明第一旋回火山喷发的时代应结束于142 Ma,大部分属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岗上英钻孔岩心中石英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6.4±1.0)Ma(MSWD=1.7),如意亭剖面第二采石场流纹质英安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1.7)Ma(MSWD=1.11);推测这两者应属于早晚两期火山喷发旋回间隔期的次火山-侵入岩,进而限定136~137 Ma为相山两期火山喷发旋回的间隔时期。综合前人资料和本文测试分析结果,可将相山火山喷发第二旋回鹅湖岭组的时代限定为136~133 Ma,应属于早白垩世的火山活动,进而认为将相山地区"鹅湖岭组"的地层时代划归为早白垩世较为合适。
-
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的几点
-
作者:马先彦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判标准 王安石科举改革 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 经义 诗赋取士 儒家经典 范仲淹 进士科 改革科举
-
描述:从诗赋取士最终在唐代形成定局的历史考察中得到明证.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体例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帖经与现在的填空题类似,重在考察考生的记诵能力.如果帖题一般,考生均能回答,考官就难以评出优劣.于是考官就挖空心思提高帖题的难度,形成了帖经考试中出偏题、怪题的倾向,造成社会上普遍学风不良——士人只默记帖括只言片语,而对本经大义荒疏,甚至茫然无知,因而受到有识之士的普遍反对.
-
不以个人恩怨定是非——由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敕》想到的
-
作者:李东文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撰写 个人偏见 晋惠帝 是非 封建社会 假公济私 苏东坡 光明磊落 潘岳
-
描述:封建社会里,待人处事能不畏强权、光明磊落、公正直言者有之;而曲意逢迎、假公济私、诬陷害人者亦有之.晋惠帝时,贾后要害愍怀太子,指示潘岳代太子起草章奏,并逼太子喝醉酒
-
对被告人姜法昌、姜洪臣应定故意杀人罪
-
作者:弓长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 抢劫罪 被害人 公私财物 刑法 抢劫犯罪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行为人
-
描述:被告人姜法昌、姜洪臣合谋杀死被害人李××一案,我认为应定故意杀人罪。 本案为什么不能定为抢劫罪呢?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不能抗拒,强行将公私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