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宋学分野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
作者:何兆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背景  道学  理学家  王安石  朱熹  旧党  政治  清代史学  学术思想  司马光 
描述: 关于宋学,历来研究者的看法大抵是把它等同于道学,所谓宋学即是道学;而在道学内部则是理学与心学两派的对峙。本文立论的出发点与此有所不同,即认为宋学的内容乃是新学与道学的对立与斗争,它与政治上新党与旧党之争相表里、相始终,两条路线径渭分明。其间关系似可列表如下:
中医学全书学习札记
作者:赵英魁 何传毅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学  医药学  中医药知识  药学理论  学习  古代文化遗产  徐春甫  学术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  百科全书 
描述: (一)祖国医学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一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随着祖国医药学理论与医(?)经验的发展,在一般医药学著作的基础上提炼编撰,对以往医药学知识全面、系统、完整的归纳总结,以反映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以学习、研究、探讨新的医药学经验,推动医药学的继续
试论周行己
作者:周梦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嘉事功学派  王安石  洛学  直斋书录解题  学术思想  学术界  北宋中期  侯外庐  陈傅良  思想界 
描述:人在学术上并没有新的创见”。建国以来,除侯先生大作简单的附带提及周行己外,尚未有专文介绍。因此,本文拟就周行己的生平、思想、同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试加论述,求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一、周行己的生平周行己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北宋后期温州永嘉县人。
黄庭坚是宋诗风范的主要体现者
作者:朱安群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轼  元好问  唐人  潘德舆  意象  陈师道  论诗  学术思想 
描述:而元祐苏、黄
王阳明、吴嵩梁与黔西
作者:淡远 史宏拯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少数民族  黔西  书院  主观唯心主义  学术思想  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哲学  封建文化  继承和发展 
描述:王阳明、吴嵩梁与黔西
吕祖谦、陈亮通讯考述
作者:周梦江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吕祖谦  吕氏  别集  吕东莱  朱熹  陈傅良  考述  陆九渊  学术思想 
描述:”而吕祖谦也向陈亮面诵春秋末期郑国最有势力的贵族子皮(名虎)对子产所说的话:“虎帅(通率)以听,谁敢违子。”他们俩人来往书
试论宋代科学技术兴盛的原因
作者:王星光 张达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科技  手工业生产  王安石  史学家  北宋  国子监  活字印刷术  武经总要  司天监  学术思想 
描述: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宋代则是发展的高峰。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指出:“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
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竹子  朱熹  格物  中国哲学史  学术思想  故事  陆王学派  程朱学派  陆九渊 
描述:大学”一書,有主張对古本进行“改編”的(朱熹),有反对“改編”、主張采用古本的(王阳明),引起剧烈爭論,其中怎样理解“大学”上所说的“格物”的問題,又成为爭論中的焦点。这是一个在哲学上有重大原則性的爭論,并不是簡單的文字训詁方面的爭論。直到清朝,这个爭論也沒有完全終止。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作者:漆侠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哲学唯物主义  传统文化  学术思想  老子  辩证法  发展变化  儒家思想  天人感应 
描述:儒生否定佛经的那种轻率态度,王安石严肃而郑重地指出:"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因此,王安石对于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一个广阔的视
诠译真善美的人生——记“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著名老中
作者:伍海源  来源:特区展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刘绍武  老中医  真善美  《伤寒论》方剂  创始人  学术思想  太原市  中医研究所  中医内科 
描述:的防治,在治疗上独树一帜.他深谙《灵枢》、《素问》,精通《伤寒》、《金匮》,旁触历代百家,纵观现代医学,集几十年临床之所得.倾毕生之心血,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他所创立的“整体协调疗法”,为各种慢性疑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