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98)
报纸(314)
学位论文(69)
图书(56)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0)
地方文献 (129)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26)
宗教集要 (17)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5)
2011(119)
2009(98)
2005(50)
2004(62)
2003(42)
2001(25)
1999(42)
1996(32)
1994(43)
按来源分组
其它(97)
文献(12)
文学遗产(5)
百花文艺出版社(4)
文学自由谈(4)
文教资料(3)
贵阳文史(2)
时代青年(悦读)(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大理(1)
沉思呐喊探索-试析北宋思想家李觏的诗歌创作
作者:王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思想家  李觏  诗歌  文学创作 
描述:北宋思想家李觏亦为富有创作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既有哲学思想方面的思索,又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呐喊,表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在诗歌艺术方面,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富有特色的语言
北宋中叶进士科改革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作者:宋馥香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进士科  王安石  范仲淹  《论语》  经学  策论  司马光  经义  内容和形式 
描述:自仁宗起到哲宗时,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首的改革派对进土科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兼重经学到独重儒学,从兼重策论到仅用策论、经义,目的就是使士人留心于治道,选拔那些学以致用、激励务实的有用人才,这样,不仅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也对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理学体系占据了学术思想中的统治地位。
北宋熙寧年間政府機構改革述論
作者:李國强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機構改革  中書 
描述:北宋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在注重理財的同時,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多有改革。中書的改造,主要通過設立編修中書條例司和中書檢正官。地方的改革,重點在察訪司的設置,通過檢正官一總於中書。改革後
王安石生前毁誉交替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
作者:王荣科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评价  北宋  政治文化 
描述:他在政治文化上又回到了传统与主流,并重新获得士大夫的肯定。
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
作者:鲁尧贤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  儒学  司马光  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史学  王安石  北宋  封建社会 
描述: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鲁尧贤在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把隋唐文化视为高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陈氏是治隋唐史
北宋《神宗实录》五修始末
作者:吴振清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宗实录》  王安石  《实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司马光  《宋史》  北宋  赵鼎  《邵氏闻见录》  王安石变法 
描述:北宋《神宗实录》五修始末吴振清北宋《神宗实录》的反复修纂是北宋晚期一大公案,北宋之后,围绕《实录》的斗争犹未平息,随南宋的建立,又发生了一轮新的较量。因为《神宗实录》关涉到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以及对元
北宋祖无择事迹考述(一)
作者:陆俊青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文彦博  熙宁  洛阳  文集  史官  墓志铭 
描述: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洛阳有个真率会,参加者均对王安石新政持异议。闻名洛中,号称“九老”,祖无择与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等均厕身其间。关于祖无择,《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者李焘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祖无择
北宋思想家李觏与榷茶
作者:吕维新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思想  榷茶  王安石  专卖制度  李觏  北宋  宋代  反对  专利制度  国家垄断经营 
描述: 我经写了《宋代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反对榷茶》一文。据史载,宋代除王安石反对榷茶外,还大有人在,如李觏。在没有阐述李觏经济思想及其反对榷茶言论之前,有必要追溯一下官营龚断制度的由来。
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
作者:祝建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北宋  《渑水燕谈录》  王夫之  服制  王安石  士大夫  伦理道德  御史台  司马光 
描述:唐宪宗朝以后,中央政府彻底成了藩镇与宦官集团争斗的牺牲品.至于五代,更是登峰造极,骄兵悍将矫诏弑君,群起称雄,使自西周以来形成的礼制濒临崩溃.赵宋统一后,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重新建立封建秩序,在伦理道德上着重树立孝义思想.作者就丁忧持服制度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北宋三司使的性质与相权问题
作者:付礼白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司使  参知政事  枢密院  北宋  翰林学士  王安石  司马光  相权  枢密使  学术界 
描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