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06)
期刊文章(1127)
图书(26)
会议论文(16)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48)
地方文献 (17)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1)
2013(116)
2011(183)
2010(389)
2009(211)
2008(121)
2007(92)
2006(47)
2005(49)
2003(32)
按来源分组
人民邮电(10)
中国计算机报(3)
重庆日报(3)
牡丹晚报(2)
苏州杂志(2)
科学新闻(2)
计算机世界(1)
科技创新与品牌(1)
通信世界(A)(1)
数字通信世界(1)
肤阴湿巾,差旅健康“护身符”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生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肤阴湿巾  健康  复方黄松湿巾  职业经理人 
描述:雷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经常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为了他的健康考虑,他的一个医生朋友建议他出差的时候,带上一盒“肤阴”复方黄松湿巾,说出门在外,这个产品用处不小。[第一段]
肤阴湿巾,健康贴身“小护士”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生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肤阴湿巾  护士  健康  复方黄松湿巾  消毒杀菌  治疗作用  妇科疾病  国药准字 
描述:由于“肤阴”复方黄松湿巾既可消毒杀菌,又对妇科疾病和皮肤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是全国首个国药准字湿巾产品,因此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第一段]
泡澡新宠“肤阴”:泡一泡,更健康
作者:刘小岚  来源: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肤阴  预防效果  洗液  复方  身体  妇科炎症  黄松  常年  牌子  里面 
描述:在我家的浴室里面,一年四季都备有一瓶肤阴复方黄松洗液——你可千万别以为我常年患有妇科痛。其实,我是觉得这个牌子很好,身体没问题的时候也用来洗洗,用作预防!
世乱问学净身:《草堂之灵》与“学问之道”
作者:秦燕春  来源:书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度  学问  金石  庄子  洁净  清末民初  文字画  二十年  李瑞清  重子 
描述:《草堂之灵》的作者杨钧(1881—1940,字重子,湖南湘潭人),自号白心,晚号怕翁——这个怕字,即"白-心"二字合字。据说此"怕"非"恐怕"之怕,乃古意"憺怕"之怕(《白心草堂书画金石引》),这一古意,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所谓"怕乎无
“粤红梅再续情”戏迷见面会
作者:成德承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广州市  文化广场  活动策划  粤剧  文化公园  香港  红梅  广东  牡丹亭 
描述:子专程从香港来到广州,为她打气、捧场,场面颇为温馨。首先,陈红以一曲《昭君出塞》先声夺人;随后,陈红与拍档黎骏声对唱了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陈红香港戏迷会干事钟小梨演唱一曲《牡丹亭》选段
《牡丹亭》:昆曲越两相依
作者:何军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越剧  艺术水平  人物形象  机制创新 
描述:《牡丹亭》:昆曲越两相依
北宋诗人徐积用研究
作者:张令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  徐积  欧阳修  《古汉语研究》    研究  宋代福建  王安石  《全宋诗》  实际语音 
描述:北宋诗人徐积用研究张令吾1.1徐积(1028-1103),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著有《节孝集》30卷,《宋史》卷459有传。他的作品很有特色,苏轼称“其诗文则怪
略谈苏轼和诗的思想意义
作者:陈遇春  来源: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思想意义  政治理想  儒家思想  王安石  天道自然  唯物主义  北宋王朝  现实生活 
描述:一。其中除一般的应
巧用重字 趣盎然
作者:程忠学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巧用  反复运用  语言  长诗  芭蕉  唐代诗人  诗歌  王安石  新声  用字 
描述:诗歌最讲究语言凝炼生动,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
陈善论杜:重与重格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欧阳修  诗学观念  自然天成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诗歌理论  宋代士人 
描述:陈善论杜:重与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