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武老师“三部六病”说简介
-
作者:胡连玺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半表半里 太阳病 少阳病 当归四逆汤 对立统一 大承气汤 阳明病 黄连阿胶汤
-
描述: 《伤寒论》之辨证皆依对立统一法则,其理法方证具备,证候分类明晰,实为中医辨证法之精髓。绍师精究《伤寒论》60年,按病位有表、半表半里及里三部,每部之病各有阴阳二性,遂成六病,而倡“三部六病”说。实为仲师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
刘绍武老师“三部六病”证治简介
-
作者:胡连玺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部六病 太阳病 汗出 桂枝汤证 桂枝加芍药汤 治则 白虎加人参汤 主证 方药
-
描述: 本刊今年第三期介绍“三部六病”的源流、分证归类方法及六病提纲证。现简单分述一下六病目证及局部病的辨证治疗。为了保持各病的完整性,每病之纲领证仍照录于下。关于所列各目证,以《伤寒论》方证为主。因篇幅所限,只归纳部分以作示例。
-
王安石的集句诗:北宋集句诗的最高成就
-
作者:李洪亮 张明华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集句诗 最高成就
-
描述:集句诗到了北宋王安石手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对集句诗的重视程度、集句诗体裁的开拓、主题的严肃方面,还是艺术的提高上,北宋一朝均无人出王安石之右,加之,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影响、庇护晚辈的创作
-
虞集诗词曲管窥 : 纪念虞集诞生720周年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诗词曲 元诗 道园学古录 临川 散曲 杏花 江南 七律 《石洲诗话》
-
描述:集为巨擘。“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诚非集莫能
-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吴凤雏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出处 出处
-
描述: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
-
《珠玉词鉴赏集》序
-
作者:万云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 文学 唐诗 宋词 句式 诗体 骈语 序言
-
描述:一、唐诗、宋词、元曲的 递交与创新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言》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国古代的诗体,其形式以句式为
-
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诗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
-
关于乐史本《李翰林集》
-
作者:房日晰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史 翰林 宋敏求 太白 李阳冰 歌诗 厘正 文集 王溥 别集
-
描述: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极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
读尺木堂集
-
作者:黄曽樾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律 周亮工 师范学院 十七年 五言律诗 福建 学报 五律 集卷 七言律诗
-
描述:百二十七前,四十一页;七言律诗三、六十五
-
评邵雍的《击壤集》
-
作者:王士博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邵雍 社会危机 民族矛盾 北宋时期 道学 政治 官僚地主 地主阶级
-
描述: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