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棚室蔬菜优质高产管理七环节
-
作者:杨玉石 来源: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优质高产 蔬菜 春季 棚室 过渡季节 王安石 天气变化 春风 气候 环节
-
描述:高产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环节。 一、挑选塑膜 第三代功能膜EVA(又称乙烯醋酸乙烯衣膜)。保温性好,过夏后透光率仍能保持60%,防雾滴效果与聚氯乙烯膜相当。生产上可选用0.1-0.12米放宽规格的。此外,转光膜(可将日光中的部分紫外线光转为红橙光)对促进作物生长和抑制病虫害有效,特别是瓜类的增甜和增产效果明显,也是有效选择之一。 二、提前扣棚暖地 春季提前扣棚的优点是: 1.利于棚室内气温,地温稳定回升,增加土壤蓄热,定植后缓苗迅速。 2.密闭扣棚形成的高温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弥补药剂消毒的不足, 3.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强腐质的分解,促进作物根系吸收,达到早熟丰产。 三、平衡施肥 大棚温室土壤一般都存在盐分过重,酸碱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应注重增施有机肥(每667平方米不少于3000千克),以改善土质。
-
《闽小记》中周亮工“七不解”浅释
-
作者:施晓宇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周亮工 《闽小记》 《闽小记》 “七不解” “七不解”
-
描述:清人周亮工在闽生活前后长达12年之久,故其所著《闽小记》对福建各地的风土民情、物产习俗,以及人文景观,都做了详细记载。他在卷一中自述:"予在闽前后十二载,有不解者七。"本人在此试以解释,并以此就教于
-
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七):僧友与禅悦
-
作者:颜晓军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其昌 莲池 十三年 明万历 袁宗道 禅悦 汤显祖 金刚经 陶望龄 二十年
-
描述:一董其昌与云栖莲池在云栖莲池门下受具足戒,并时时蒙受莲池教诲的云门麦浪,曾经在《宗门设难》一书中以王阳明到莲池
-
禅堂的秘密少林寺癸巳年禅七观察
-
作者:李嶷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林寺 禅 秘密 法师 方丈 道心 修持
-
描述:寺禅堂规约之森严所触动。
-
事关领导成败的“吴炳新七法”
-
作者:杨沛霆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领导 500强企业 思维方式 企业业绩 稻盛和夫 工作能力 工作激情
-
描述:是吴总领导工作成熟的表现,也是吴总在经营上进入一个新境界的标志。
-
大姚铜矿白垩系马头山组砂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背景分析
-
作者:甘凤伟 方维萱 王训练 韩润生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砂岩铜矿 成岩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常量元素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相 大姚 云南
-
描述:分析大姚铜矿砂岩类的常量元素,反映其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砂岩铜矿中碎屑岩的常量元素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大姚砂岩铜矿成矿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分析大姚六苴矿床岩石和矿石样品的Fe2+/Fe3+值与铜
-
相山破火山口内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的铀钍类质同像研究
-
作者:陈肇博 季树藩 谢佑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热液铀矿床 含钍沥青铀矿 类质同像置换
-
描述:件下形成广泛的类质同像置换,而且在某种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中,中低温热液条件下也可以出现铀、钍类质同像置换,形成特定的铀钍矿物系列。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发展铀钍地球化学理论和认识某些矿床成因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
《〈记纂渊海〉所引的〈唐职员令〉逸文》补证——兼述晏殊《类
-
作者:唐雯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职员令 类要 记纂渊海 通典 唐代官制
-
描述:文章指出日本中村裕一《<记纂渊海>所引的<唐职员令>逸文》中所辑《唐职员令》的更早源头, 并以晏殊《类要》为基础辑得四十三条《唐职员令》文字,并进一步指出《职员令》与《通典》之关系。
-
郑玄《周礼注》“读如”类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分析
-
作者:李玉平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沟通字际关系 读如 读若 谓若
-
描述:《周礼注》中62条“读如”类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再是拟音兼释义、拟音及释义。在作为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读如”中又以沟通通假字和本字的居多。而“读若”和“谓若”的功能分别为沟通字际
-
新疆乌仑古-斋桑泊构造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
作者:刘伟 赵志忠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花岗岩类 结晶分异 引张性构造环境 乌仑古 斋桑泊
-
描述:石类型的稀土配分进行了定量模拟;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它们的成因。最后,对碱性花岗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