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男女乔装本于阴阳——莎士比亚喜剧中假定性之探微
作者:刘源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假定性  喜剧  女主人公  阴阳  女扮男装  戏剧史  定性原则  汤显祖  戏剧活动 
描述:1.莎士比亚喜剧的假定性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深厚的运用假定性原则的传统。仅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就有很多运用假定性的典型例子。莎士比亚从事戏剧活动的年代,和中国的汤显祖差不多。当时欧洲和中国一样,已经有了高度假定性的戏剧舞台。莎士比亚喜剧中,假定性首先是作为戏剧的基础提出来的。在《仲夏夜之
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
作者:钱鸿瑛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词  珠玉词  风格  风格 
描述:哲理深思。这深情和深思以"千回百折,哀感无端"姿态展现之,为后世留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喟与继续探索的空间。
明代戏曲插图中的白描艺术探微: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
作者:王春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插图  戏曲插图  白描  白描  线条  线条  构图  构图 
描述:钱南扬校点的《汤显祖戏曲集》采用臧懋循刊刻"玉茗堂四种曲"中的插图,其插图能够代表明代戏曲插图的风格和水平。其中《牡丹亭》的插图人物生动,山水如诗,描绘精细,用笔潇洒,本文以《牡丹亭》戏曲插图为例,从白描角度分析明代的戏曲插图的艺术特色。
晏殊词“思致”表现形态探微
作者:曹章庆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思致  形态  诗性智慧 
描述:在象外,迷离蕴藉。"无心"、"有意"两种形态虽各有别,但在深层心理上都是作者理性观照的产物,是晏殊对人情世态、历史人生洞悟穿透的诗性智慧结晶。
上古情怀的演绎:对杜丽娘情感世界探微
作者:吴守斌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古情怀 
描述: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中国古典戏曲中“后花园”意象探微:以《牡丹亭》、《西厢记》
作者:安家琪 刘顺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花园  后花园  临界性  临界性  猎奇  猎奇  规驯  规驯 
描述:理的满足、"常态"生活的补偿与对作为潜在威胁的女性力量的规驯。
典型化:也应是广播作品艺术追求的目标
作者:李桂俊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追求  新闻纪实  获奖作品  “这一个”  文学创作  典型性  典型环境  广播特写  精神病院  被访者 
描述:典型化:也应是广播作品艺术追求的目标
明代平民思想家颜钧的理想追求
作者:颜学恕 颜煜开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钧  平民思想  王阳明  泰州学派  罗汝芳  王艮  理想追求  程朱理学  个性解放  道德救世 
描述:明代平民思想家颜钧的理想追求颜学恕颜煜开先祖颜钧(公元1504—1596年)是明代泰州学派的中坚、著名的平民思想家。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思想风貌独特。1996年是他逝世400周年,又有新版《颜钧集
语文考试追求的应是类化标准  
作者:王富仁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考试  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  西方哲学  语文水平  量化标准  语言知识  中小学语文  语言概念 
描述:语文考试追求的应是类化标准  
青年追求的不应是天真和单纯
作者:董开一  来源:师范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年初期  学生  教师  自由发展  青年人  同学  单纯  师范学校  中师生  规章制度 
描述:上一期,我们发表了四川省一位同学写给老师的广播稿,并希望开展“年轻意味什么”的讨论。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的董开一老师和朱萍同学很快就寄来了他们的看法,参与这场讨论。我们热情希望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对此问题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