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87)
报纸(1055)
会议论文(86)
图书(83)
学位论文(5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61)
地方风物 (1095)
地方文献 (323)
宗教集要 (140)
红色文化 (19)
才乡教育 (17)
非遗保护 (12)
按年份分组
2014(554)
2013(205)
2008(137)
2005(55)
1995(42)
1994(31)
1989(25)
1982(15)
1980(14)
1941(2)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62)
皖江晚报(6)
老友(5)
地球(3)
知识窗(2)
妇女生活(1)
山西档案(1)
作文(1)
鹰潭日报(1)
活教育(1)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石钟山》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  山水游记  感情色彩  尚情  石钟山  人生哲理  王安石变法  情景交融  六朝时期  苏轼 
描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和苏轼的《石钟山》即为显例。
叙议各别相映成趣——《游褒禅》《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吴同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  《石钟山  王安石  艺术感染力  散文发展史  艺术风格  山水游记  现代自然科学  中石炭纪  风格特色 
描述:叙议各别相映成趣——《游褒禅》《石钟山》之比较
异曲同工 各具风彩——《游褒禅》、《石钟山》的比较
作者:周绍池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  石钟山  比较教学  王安石  语文教材  苏轼  心情  作者  游览  考证 
描述:叹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并对由于古书不存而造成的碑文漫灭的事实深表遗
异曲同工 各呈辉煌——《游褒禅》与《石钟山》比较谈
作者:石华鹏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褒禅  王安石  考辨  山水游记  古代游记  自然美  艺术结构  至和元年  苏轼 
描述:。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任
叙议各别,相映成趣——《游褒禅》、《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吴同和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  《石钟山  映成  苏东坡  艺术感染力  土地纲领  散文发展史  王安石  苏学  改革家 
描述: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苏东坡则相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游褒禅》和《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蔡生兰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  《石钟山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游记  王安石  文章  记叙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和苏轼的《石钟山》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
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石钟山》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  《石钟山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描述: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石钟山》对读
其文相近 其趣各异——细品《游褒禅》与《石钟山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和苏轼的《石钟山》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
遂昌农民在糍里糅合了文化
作者:薛君 刘智宁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节  遂昌  民间文化  农民    十番  村民  牡丹亭  女子  团队 
描述: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五)这一天,遂昌的妙高、大柘、王村口等村民们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农活,从四邻八乡赶往石练镇上街村,参加那里的"七月秋赛会·糍文化节"——闹台阁、打糍、看大戏。这个传承了4DO
三生一梦“牡丹亭”:吴吴三妇与《牡丹亭还魂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妇  三妇  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三妇合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