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41)
报纸
(56)
学位论文
(34)
会议论文
(27)
图书
(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3)
才乡教育
(137)
宗教集要
(52)
地方文献
(21)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
(40)
2012
(33)
2011
(42)
2009
(42)
2006
(27)
2004
(16)
2003
(33)
1999
(36)
1988
(11)
1986
(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9)
哲学论集
(4)
学苑教育
(2)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中华诗词
(1)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世界宗教学刊
(1)
清史研究
(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儒家
佛
王学统
默照禅
诗偈
学习方法
唯心主义理学
天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四六文
道心
倡导
朱熹
初探
儒学
韶州
南宋理学
1193
人性论
山东大学学报
宇宙论
对象论
大宇宙关怀意识
太极
古代哲学
宇宙
天地生物之心
创造性机制
陆九渊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象山与禅初探】搜索到相关结果
641
条
陆
象山
心学美学工夫论:成己工夫与成物工夫
作者:
王煦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工夫论
心学美学工夫论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
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
描述:
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陆
象山
对佛教的辨析与援佛入儒
作者:
周薇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
异端
援佛入儒
描述:
由这个角度考察的结果是:陆九渊并不排佛,认为佛教不是异端;其心学本体论和工夫论都吸收了禅宗的主要思想,尤其是本体论思想对儒家哲学作出极大的贡献;并比较
禅
儒两者的思想的异同点,得出了
禅
儒本质
陆
象山
「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作者:
黄甲渊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
理
良知
良能
心生物
心生理
描述:
陆
象山
「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从
陆
象山
本心哲学析论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
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
象山
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
颇具特色的
陆
象山
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作者:
修淦川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人格
人格
中国
中国
描述:
颇具特色的
陆
象山
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陆
象山
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陆九渊]
作者:
李蕴瑚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家
哲学家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中国
中国
描述:
陆
象山
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陆九渊]
陆
象山
并未否定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存在和变化:[陆九渊]
作者:
余雪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中国
中国
描述:
陆
象山
并未否定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存在和变化:[陆九渊]
陆
象山
非醇儒及其非儒说
作者:
吴一根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学而优则仕
正统儒学
醇儒
《礼记》
《论语》
陆九渊
儒家
闻一多
《春秋》
描述:
陆
象山
非醇儒及其非儒说吴一根宋代群儒中有没有标新立异的儒者?
陆
象山
;有没有敢于公开非议儒学的道统、学统、政统的启蒙者?
陆
象山
。冷落了四百年,扭曲了四百年,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的世纪末,应当重新审视
陆
象山
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
作者:
李蕴瑚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象山
先生
陆九渊
中华书局
章句之学
《道德经》
心学体系
毛泽东
《尚书》
孙中山
描述:
陆
象山
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
陆
象山
“心”、“理”,关系新释―从阳明评
象山
“只还粗些”出发
作者:
田超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心即理
心即理
宇宙整体
宇宙整体
描述:
、“理”关系上动态流转、圆融复一的特质。不应机械化解读“心即理”,而要从文意脉络来理解之。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