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中有思特征探析
作者:冯玲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中有思  中有思  冷观  冷观 
描述:晏殊是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大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历来被后世推崇,尤其是中有思的表现手法即真挚的情感下流露出比旁人多一份的冷静更为受关注.这一特点的形成不仅与词人看似平顺实则不平的人生经历
思致融传好句―论《珠玉》之情中有思
作者:唐红卫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致  理性 
描述:思致融传好句―论《珠玉》之情中有思
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千万*:论晏殊的寿
作者:唐红卫 李光翠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寿  北宋 
描述:“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晏殊是宋代寿大量创作的始作俑者,晏殊的三十余首寿主要可以分为寿帝、寿妻、自寿三大类。对于晏殊的寿,前人的评价大多过低,其实晏殊大量地创作寿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思致融传好句―论《珠玉》之情中有思
作者:唐红卫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致  理性 
描述: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理性诗人晏殊的《珠玉》具有明显的中有思的特点―在中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不经意中比别人多了一份思致与理性。这一份思致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份理性则具体表现在对苦难
不艳 轻倩飘逸——谢逸散论
作者:孙友俊 颜捷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间  风格  艳情  宋词  发展史  描写  西江月  艺术美    士大夫 
描述:谢逸是宋代一位有名的词人,后来渐渐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对谢词的内容及艺术作了初步探讨,着重指出:谢词虽承“花间”传统。但他那婉秀多姿。轻倩飘逸的独创风格,在今天仍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从而肯定谢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贡献及其地位。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作者:沈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描述: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
以情格理 生死以之——从杜丽娘看《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
作者:刘瑞昌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紫柏大师与汤显祖
作者:戴继诚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柏  汤显祖     
描述:紫柏的有关教诲,一生胶葛于世缘尘网之中,惟“”是重,终身不渝。
试论汤显祖的"二梦"
作者:姚晓菲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描述:深谙仕途况味的汤显祖在"为作使"的意图下,创作了"二梦",因而""是这两部戏的表达宗旨."二梦"既展现了善,又描写了恶,并有意识的揭示了善为恶所吞噬的过程,从而对官场社会予以强烈的批判
说不尽的平生意:解读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作者:陶运清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笺  相思     
描述:别情相思,是人之普泛化的情感,古今一也.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短短9046字,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中望景,景中含情,既深意长,又节制有序.本文着重以情感来解读,在情感的沟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