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談湯显祖和他的“邯郸記”
作者:譚行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明万历  明末清初  封建社会  士大夫  唐人  历史条件  积极意义  道家  宋元南戏 
描述: 一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与宋元南戏、杂剧一度衰落以后的复兴时期。这时,传奇代替了杂剧,盛行于世。从万历年間至明末清初先后出現了許多有价值的传奇,成为南曲的黄金时代。湯显祖是明万历間传奇作家群中,成就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古代戏剧大家。
一瓣心香玉茗翁——蒋士铨与汤显祖比较论
作者:徐国华 陈志云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汤显祖  汤显祖  蒋士铨  蒋士铨  比较  比较 
描述:汤显祖与蒋士铨同是明清戏曲史上卓越的传奇名家。蒋氏在生平际遇、人品气节上与汤氏相若,在戏曲创作方面明显受其影响。二人实可称得上是江西戏曲史上的双子星。
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考
作者:吴书荫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年代  汤显祖  诗文  交游    古籍出版社  1999年  人事关系  学术价值  作品集  徐朔方  学术界  刊行  戏曲  笺注 
描述:1999年1月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刊行的《汤显祖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汤显祖诗文和戏曲作品集,徐朔方先生为该集所作的笺注用力甚勤,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和发微抉隐,对汤显祖的交游、人事关系和诗文的创作年代作了细致地考订,使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称赞。
黄爵滋著述叙
作者:胡迎建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生平介绍  中国  文学 
描述: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黎川县任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史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少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在鸦片为害中国最烈时,他是
《元丰类稿》版本考
作者:吴芹芳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  版本源流  版本源流 
描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元丰类稿》结集于北宋末年。自宋至今,刊本如麻,形成不同的版本系统。主要以时代为序,对《元丰类稿》的版本源流进行全面考证,并条析其源流关系。
汤显祖岭海诗文论
作者:邹自振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岭南  海南  诗文 
描述: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而贬官徐闻,任职时间不到一年,却是他思想与创作的重要时期, 清远、澳门、海南、徐闻等地的景物均在他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果没有贬官的遭遇,他的生活视野没有这么广阔,其题咏岭海山川风物的旅游诗文就不可能产生。也许,汤显祖的南粤之行,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
宋编唐集考
作者:曹之  来源:图书情报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重要贡献  宋敏求  唐代  宋代  编辑过程  唐绝句  宋人  搜集整理  唐诗 
描述:宋代是我国图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官方或民间,都编辑、整理了大量图书,为古代文化的流传作了重要贡献。宋人在唐代诗文集的编辑和整理方面,尤其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宋编唐集数量之多,令人瞩目。其荦荦大者如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杨蟠
宋代临川晏氏考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江西临川  晏殊  家族  宗族制度 
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且,社会风气发生了由魏晋“尚姓“,即重视门弟,到宋代“尚官“,即重视授官拜爵的转变,这影响了封建宗族制度的发展.本文以宋代临川晏氏家族的盛衰为个案,揭示了宋代的社会背景及其宗族制度演变过程中的时代特征.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
作者:黄明喜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描述: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吴澄文集版本考
作者:李军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临川吴文正公集》  《临川吴文正公集》  版本  版本 
描述:吴澄是元代理学大家,有多种经学著作传世,其文集历元、明至清,代有刊刻,主要为百卷本和49卷本。本文详细梳理了吴澄文集自元至清的刊刻流传线索,指出各家书目对明初刻本著录不一的差异原因,并对现存刻本的存佚残缺篇目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四库全书》收录的百卷本,基本保留了明初刻本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