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永不变老的
作者:孙惠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自逗起  一梦而亡  至情至性  牡丹亭   
描述:自《牡丹亭》问世,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文人甚多,其中有大量评论是关于作品的反抗意义和人性自觉意识。进入现代以来,《牡丹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的情爱生发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对反封建
心态探析
作者:汤春华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人物形象塑造  心理描写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形象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由于作品反映了她至深至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更是由于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苦闷的内心世界。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试论《邵氏闻见录》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张启容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邵氏闻见录》  王安石  形象 
描述:景,只有这样才能对王安石有一个公允的评价。纵观历史,王安石是位有政治抱负的改革家,他的变法虽没有改变北宋日趋腐败的命运,但还是部分地实现了富国的目的。
让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编本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封建礼教  改编者  游园  柳梦梅  古典名著  舞台 
描述:的《牡丹亭》的
女性的隐忍:解析《牡丹亭形象
作者:李珊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甄氏  甄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这一女性形象,她的母亲甄氏在文章虽笔墨甚少,但是为突出形象、剧情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所具有的宽容、忍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试论性格“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
论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的意义:从芭蕾舞剧《牡丹亭
作者:周仪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为例,对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
性格发展上下篇
作者:黄文锡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性格发展  惊梦  寻梦  “情”  柳梦梅  老夫人  断尾  女孩儿 
描述:后。”①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云:“汤氏用笔最为有力的地方,实为如何病死,又如何还魂。”徐朔方在《汤
“至情”女性的现代意识
作者:何京敏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思想意识    至情  牡丹亭  古典戏剧  个性解放  精神自由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之作《牡丹亭》,成为我国古典戏剧园地中最绚烂的一枝奇葩。汤显祖以“至情”论铸造的女性形象,以其贯通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
的造型设计
作者:蒋曙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型设计    传统程式  牡丹亭  古老剧种  创作构思  审美观念  创新意识  创作指导 
描述:的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