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读画录》之二:狩猎图
-
作者:林树中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贝壳 读画 铜器纹饰 春秋战国 旧石器时代晚期 《战国策》 石窟壁画 审美观念 《诗经》 《周礼》
-
描述:约始于东周,传世极少,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的两贝壳画已成为希世珍品。流入美国的贝壳画所用蛤贝,据地质学研究产自中国东海岸,贝壳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发现于河南洛阳东南的古墓。 “狩猎”是传统绘画中喜爱的题材,奴隶主、封建贵族的狩猎活动屡见于《诗经》、《周礼》、《战国策》等记载,或说是备战的军事操练,或说是王室的一种娱乐运动,也和锻炼体格有关。从春秋战国的铜器纹饰,秦汉直到隋唐的墓室、石窟壁画中多有所表现。 这两幅绘于蛤贝壳内的彩绘,上幅画四马拉的车两辆,车上插有戟,显示了车主贵族或官僚的身份。车主头戴高冠,着长袍,束带,冠饰和春秋战国铜器纹饰人物甚为相似。二侍卫张弓,射向车前车后惊慌逃窜的飞禽、鹿虎等。左侧还画一大树。下幅画马车停伫,马匹仰首呼叱急喘,车主张弓续射,另一个挥手指向飞禽。车前二人似为侍从,正下...
-
黄鹤图:要重点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农田建设 标准 黄鹤 国土资源部门 粮食主产区 耕地保护 土地整理 节水工程
-
描述: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黄鹤图说,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大力加强土地整理。重点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中东部粮食主产区,打造粮食产能核心区和粮食战略后备产区;在西部要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加大对平坝和缓坡耕地的整理力度。
-
北宋《流民图》为何打倒了当朝宰相王安石
-
作者:章明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北宋《流民图》为何打倒了当朝宰相王安石
-
明·徐霖《菊石野兔图》轴
-
作者:卫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武宗 十七年 嘉靖 三十年 故宫博物院 菊石 江苏苏州 野兔 二十年 南京
-
描述:1520年1月),武宗南巡至南京,曾先后两次亲临其家,在他的快园中垂钓相乐。因钓得一条金鱼,宦官出高价争相购买,武宗大笑,因而失足落水,其园中宸幸堂、浴龙池即因此得名,以纪其事。②徐霖常伴武宗左右,“进词曲之技”,又
-
吴宏凯图写最近事
-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不是很适合我,因为关了灯就没法子看了。用手机看眼睛太累。或者买个ipod. 3时间管理。周围总是有朋友不可思议的把事情做得很好,而且并不忙乱。 4盛世。去香港刚好凑巧与陈冠中同桌吃饭,他好绅士。但当时我并未真读这本书。第二日专门去卖了一本。 5我想问大桥步,杂志不做了,可惜吗?……其实她做与不做,我都喜欢与拥护。
-
郑侠的《流民图》最终流落何方
-
作者:张成忠 王磊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流民 时代气息 宋神宗 国民党统治区 人物刻画 气韵生动 徐悲鸿 抗战胜利 历史上
-
描述:提到名画《流民图》,人们往往便想到已故名画家蒋兆和。他是大画家徐悲鸿的入室弟子。其作品笔法苍劲,气韵生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富于时代气息。蒋兆和创作于抗战胜利后,反映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
-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
-
作者:吕茹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当代戏曲 发展道路 经典 演绎 牡丹亭 戏曲程式 戏曲观众 剧种 青年观
-
描述: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
-
论明传奇「画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
作者:陈家莹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画中人 情节结构
-
描述:画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
-
过个牡丹节 走进牡丹园:名花、市花、花满园(之二)
-
作者:傅忠道 来源:少先队活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市花 故乡 天堂 感受
-
描述:牡丹花的故乡在中国,一朵花里感受一座天堂。借助牡丹之乡、文化公园、牡丹亭、牡丹村等布置牡丹台,一睹国花牡丹国色天香的雍容与华贵。
-
昆曲《牡丹亭》 “堆花”表演衍变及成因初探
-
作者:李阳 来源: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堆花”表演 “堆花”表演 规范 规范 衍变 衍变
-
描述:"堆花"是昆曲《牡丹亭·惊梦》中的群体表演造型,系昆班艺人不断加工创造而成。"堆花"形成伊始,其名号与扮相有严格的规定,其表演形式亦有严格的规范,但在近现代以来,它在性别、人数、场次、曲牌等方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