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双重文化题旨
作者:张海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重文化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至情  文化指向  再生原型  反现实  灵魂不死  “情至”论 
描述:本中通过“情至”论的直接宣扬并借助梦幻原型模式、死亡——再生原型模式展示了这双重文化题旨。 汤显祖认为情是高于生和死的生命第一要义。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
至情至性汤显祖
作者:河流  来源:小学生之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至性  莎士比亚  文化名人  戏曲家  中进士  文学家  年轻时  临川 
描述:1.汤显祖 1550-1616), 明代著名戏曲 家、文学家,世界 文化名人,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 比亚"。 2.汤显祖年轻时 以博学饮誉海内,34岁 时考中进士。1598年, 汤显祖辞官回到了家 乡--江西临川。
关于我国咏史诗的发展、价值的初探
作者:刘贵君  来源: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史学思想  汉文帝  怀古诗  班固  古代诗歌  史学家  王安石  至情  项羽 
描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这首诗赞扬了汉文帝时名医太仓公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上书文帝愿替父赎罪的勇敢精神。缇萦非凡的胆识,不仅使汉文帝恻然至情而且感动了史学家班固,因此,对她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描述:,一腔挚爱,那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和至情至美的人性张扬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桎梏中横世独出,赋予作品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深深激荡古今中外数以万计观众的心田。本文对这部世界名剧在舞台上的流传作一个梳理
文学就是一个美梦
作者:房廷刚  来源: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日梦  文学作品  弗洛依德  创作态势  梦境描写  至情  创作思想  汤显祖  潜意识  睡眠 
描述:烈的至情很难凭藉一般的方式表达,亟须找个非寻常、非人世的形象、场景、情节,于是作者脑海便浮现浪漫奇丽的梦境。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王小琴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戏曲创作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临川  临川  至情  至情 
描述:》,合称"川四梦"或"玉
浅析《牡丹亭》中的情欲与爱情
作者:韦杨建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柳梦梅  柳梦梅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  至情  性爱  性爱  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  欲望  欲望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描述:动在人的内心深处的对于异性、对于情欲的追求。
昆曲《牡丹亭》“传统”与“青春”之比较研究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昆曲《牡丹亭》“传统”与“青春”之比较研究
昆曲《牡丹亭》“传统”与“青春”之比较研究
作者:李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戏曲需要“青春……”:从青春《牡丹亭》说起
作者:飘飘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  昆曲  精神内涵  杜丽娘  宝贵财富  白先勇  汤显祖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 
描述: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中国的传统剧种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在海内外久负盛名,于2001年被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