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
报纸(19)
学位论文(7)
图书(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3)
宗教集要 (49)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12(7)
2011(19)
2009(17)
2008(11)
2006(9)
2003(15)
2000(3)
1990(6)
198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河南商报(2)
中国宗教(2)
时代青年(哲思)(1)
读书文摘(1)
国学(1)
北方牧业(1)
湖北教育(1)
世界宗教学刊(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晚明狂思潮的治世思想和文学
作者:赵伟 刘黎红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  思潮  治世  仁义的心体  《牡丹亭》 
描述:历来被认为是败坏人心、社会风俗的晚明狂派,其思想也是一种经世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一个仁义的心体,用这种仁义的心体治国治世,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挽救社会风气的堕落。这种经世思想也被他们用在文学创作中
敏树如相山水诗的文化意蕴
作者:张嘉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敏树如相    山水田园  文化意蕴 
描述:树还以宗教冥想的方式表现了一种源于时代的人文关怀。
逸兴满眼 深思感人——读《游褒山记》
作者:辛菊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览  王安石  深思  景物  特点  游记文  山洞  作者  叙述 
描述:人们游览山川景物,观赏草木虫鱼,
《游褒山记》中的六个“华”字
作者:王志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山  王安石  花山  浮图  文字  注释  开头  山洞  读音 
描述:先看王安石《游褒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
《游褒山记》中“卒葬之”的“卒”
作者:孙作刚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五年制  王安石  注释者  全日制  感情色彩  结果  中学  浮图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后名之曰“褒”。《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册》和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注释者都将“卒葬之”的“卒”字释为“终于
试谈《游褒山记》的体裁
作者:徐耀中 王以华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游记散文  体裁  议论文  探洞  王安石  至和元年  说理文  登山  游踪 
描述:年12月第一版,上海第一版)
儒之争:陆九渊教育思想与佛学关系考辨
作者:张学强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之争  陆九渊  教育 
描述:作为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的陆九渊教育思想,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从其性质来说,则属于儒家,从其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对佛教教育思想的批判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朱熹之以陆学为禅学主要是从其外在方法论的特征而言,并非深入到其内在的思想属性。
谈《游褒山记》教学中的“传道”问题
作者:王宜宾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大纲  文道统一  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王安石  语文课  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生  教学过程 
描述:精神——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问题。
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试析《游褒山记》的曲笔美
作者:余云叶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王安石  游记  曲笔  艺术形象  试析  托物言志  说理文  由浅入深  寻幽访胜 
描述:来开笔,指出“华山”原是“花山”之谬,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从前洞写到后洞“其见愈奇”时,按理下文
浅论王安石《游褒山记》部分立论基础的悖谬
作者:邵水一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王安石  立论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学史  花山  慧空禅院  《古文观止》  政治家  道德文章 
描述:》、《同学一首别子固》、《游褒山记》和《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四篇入选,于兹即可见王安石在文学史上坚固的地位。在这四篇宏文之中,《游褒山记》更被历代士子奉为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解放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