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读书”与“视
作者:雷抒雁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读书方法  墓志铭  文字  状元  文通  陆游  汉字  学习  原因 
描述:对于“”,大约没有别的文字会像汉字这样用一“读”字约定得如此准确、有力和明白。上学,叫“读书”。尽管也有叫“念书”的,那原意不过是说“读书”要“念”,所谓“书声朗朗”而已。学习,其中很重要一部分
与撕稿
作者:胡杨  来源:实践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陈寿  三国志  著书立说  魏书  夏侯  写文章  做学问  态度  西晋 
描述:来《三国志》读了,发现确实比自己的《魏书》写得好,于是,当即把未问世的书稿毁弃,并放弃了继续写《魏书》的打算。
“破万卷”与“五车
作者:曾庆鸿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杜甫  熟读  突破  读到  陆九渊  博览群书  知识水平  李商隐  王安石 
描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关于读书的名句。“破万卷”,怎样“破”?清人仇兆鳖在《杜诗详注》中说:一日“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日“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日
金溪刻
作者:吴定安  来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溪  雕版印刷    红杏山房  江西省  刻印  书铺街  王安石  十七年  两仪 
描述:本文对江南乡江西省金溪县古代雕版印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求赣版的代表金溪的面目与脉络得以清晰的展现。
你可知道杜甫读了多少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  王安石  读书  戏为六绝句  古今  咏怀古迹  东皋  杜诗  庾信  原因 
描述:《东皋杂录》云,有人问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回答说:"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把读书多看做杜甫诗"妙绝古今"的唯一原因,应当说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
绅录
作者:程千帆 蒋寅 鞏本栋 张伯伟  来源:新国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  博士研究生  作品  王安石  研究中心  北宋  思想史  杜甫  文心  俞平伯 
描述:闲堂程千帆语门人蒋寅、巩本栋、张伯伟恭录闲堂师夙健谈,思维敏捷,出语风趣,学生环坐,如沐春风。每侍先生讲论谈笑,总有如珠妙语深印脑海,归去不免笔于日记,一如子张退而"诸绅"的意思。兹从日
读活
作者:王威宣  来源:读书月报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乐  中国古代  实际生活  工农群众  苏东坡  王安石  挑选  能手  鲁本  共产主义 
描述:不能日行千里,而且也不能载重、驾车。伯乐看见
沈括《梦溪笔谈》选译及评注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梦溪笔谈  司马光  儒家  大地主  北宋时期  文彦博  施政方针  北宋王朝  宋神宗 
描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他所指的风俗、法度,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限制大地主势力,打击兼并,发展生产。而儒家却代表大地主利益,反对变法。关于这个问题,从当时所谓“四朝元老”文彦博和神宗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得清楚:
沈括《梦溪笔谈》评注三则
作者:刘应强 焦炳焕 马自雄 朱涛 夏永孝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太史令  保守派  王安石变法  增损  农田水利  熙宁  世族  尚书省  历法 
描述:恶朴之术过己,群沮之,屡起大狱。虽终不能摇朴,而候簿至今不成。奉元历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  中国  北宋 
描述: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