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08)
报纸(419)
学位论文(20)
图书(19)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25)
地方文献 (92)
地方风物 (18)
非遗保护 (11)
才乡教育 (11)
宗教集要 (10)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83)
2010(89)
2009(58)
2001(26)
2000(18)
1999(23)
1998(21)
1989(8)
1987(16)
198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
美学(5)
艺术评论(2)
中国烹饪(2)
戏剧艺术(2)
艺术教育(2)
黄冈师专学报(1)
中州学刊(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张晓玥 李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新思路  古典美学  现代意识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8所高校巡演,在大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它能够吸引青年、打动青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原则为前提,对乐、歌、舞、戏、诗诸种艺术元素做出新的整合与调配,创出了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蜀道难》
作者:常磊  来源:新作文(小学4-5-6年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生  蜀道难  管理员  圆缺  相思  黄鹤  人生  办公室  黄河  危岩 
描述:噫吁嘻,危呼严哉!进女生寝室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知女生寝室今昔是何年?把酒问阿姨(女生楼管理员),答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离校再婵娟。”无奈一姨当夫,万夫莫开。黄鹤之
百草园
作者:王斯维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反派  王安石  大将风度  划清界线  自得其乐  大自然  开始设计  地植物  安家落户  记不起 
描述:百草园
书架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日本汉诗  王安石  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流变  系统研究  东瀛  衍生  定价 
描述:书名:《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作者:肖瑞峰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本书试图通过对日本汉诗的总体检阅,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在更浩瀚的学术时空中观照中国古典诗歌的深远影响。全书不仅以宏通的视野考察了覆盖
作者:胡胜盼  来源:当代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过年”  文化积淀  中国人  王安石 
描述:持下去的传统。
春联
作者:关国成  来源:河南石油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企业  声震  相山  河南  东风  华夏  国运  祖国  科技 
描述:科技治国国繁荣 勤俭持家家兴旺 (湖南 姜宇康) 春逢东风鹏程远 国驰特色锦绣长 (河北田永平) 改革光照五湖四海 开放声震万户千家 (北京羊春坡)
的一年伴随的希望
作者:田东江  来源:人民之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旦  王安石  科学发展观  春节  增长过程  梁章钜  明朝  工作会议  经济形势  公历 
描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如今元旦是一年之始,但古代却是从农历的正月初一算起,就是春节,也叫元日。那时候并没有公历的概念。王安石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旧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美学书写方式与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书写方式  书写方式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析,以冀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遗存与特质。
穿越生死的深情和妙赏:浅谈《牡丹亭》的美学体现
作者:卢卓元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深情  深情  妙赏  妙赏 
描述:《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