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0)
报纸(52)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1)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6)
红色文化 (2)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0(13)
2008(8)
2007(9)
2005(7)
2003(6)
2001(7)
2000(9)
1998(10)
1996(9)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2)
中国税务(2)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1)
税收与社会(1)
阴山学刊(1)
上海土地(1)
老年日报(1)
国际贸易(1)
新疆税务(1)
当代社科视野(1)
略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作家的出现
作者:康仲扬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文学史  作家  变革时代  郭沫若  浪漫主义文学  汤显祖  陶渊明  变革时期  蒲松龄 
描述:
论黄丕烈对我国文献学的贡献
作者:钱亚新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书录  藏书目录  藏书家  汲古阁  适园丛书  古籍  校勘  宋刻本  目录学 
描述:探讨”,编有《焦氏书目》二卷、《国史经籍志》六卷,《纠缪》一卷。丕烈当然也不例外,其收藏图书不在少数,而确数至今尚未获得正确可靠的数据。记载他的藏书目录的书,第一种《百宋一廛
我国古代对世界会计、审计史的贡献
作者:李孝林  来源:北京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周礼》  云梦秦简  经济文化  封建社会  居延汉简  会计检查  奴隶社会  秦汉时代  公元前 
描述:代,钢铁“生产过程的
稳定通货应是我国货币的政策与目标
作者:樊纪宪  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币发行  稳定通货  货币流通  货币量  国民经济  协调发展  通货膨胀率  信贷规模  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 
描述:长过猛,信贷规模失控,货币发行过多,并综合作用在价格失控上,形成了通常所说的“一高二快三失控”的局面,也给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形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试论我国东南地区古代的民族名称
作者:蒋炳钊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百越民族  族称  南方民族  越族  闽越  土著  《周礼》  于越  江汉 
描述:“百越”与“百濮”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称呼,战国以前称“濮”,战国以后通称“越”。针对以上各家之说,本文也就“闽”、“越”、“濮”诸族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依史书记载,在我国东南地区
我国历史上两种商业管理思想
作者:何炼成  来源:经济学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桑弘羊  国家控制  春秋战国时代  富商大贾  历史条件  司马迁  王安石变法  商人资本  经营商业  法家学派 
描述: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商业管理思想上,出现了自由放任和国家统制两种思想的对立。西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基本上是强调国家统制。在近代同样存在这两种思想和管理方针的斗争。了解和研究这些在一定历史
浅谈儒法斗争与我国数学的发展
作者:武汉师院数学系七二○三班理论小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的发展  儒法  劳动人民  儒家  科学事业  生产实践  王安石变法  路线斗争  《九章算术》  唯心论 
描述:。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给予数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纵深发展,肃清反动的孔孟之道对于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在内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正确评价法家思想的进步作用,很有必要。
我国铁路应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重点
作者:苏敬之  来源:中国铁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铁路  发展 
描述:文章在回顾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交通运输要走出困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以铁路运输为重点和使各种运输方式得以协调发展,并从四个主要方面对上述论点做了进一步阐述。
我国铁路应是交通系统的发展重点
作者:苏敬元  来源:中国铁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铁路  建设  发展  交通运输业 
描述:我国铁路应是交通系统的发展重点
从农业土地问题看我国古代三大改革
作者:钟庆梁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业土地  土地问题  王安石变法  我国古代  均田制  《魏书》  三大改革  《续资治通鉴长编》  商鞅变法  社会改革 
描述:从农业土地问题看我国古代三大改革上海万安中学钟庆梁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过:考察社会形态、进程和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及生产力的发展。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