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牡丹亭》中“”的丰富性
作者:朱小利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丰富性  戏曲作品  《西厢》  产生时代  汤显祖  “杜丽娘” 
描述:浅谈《牡丹亭》中“”的丰富性
儒家之“”与《牡丹亭》的思想魅力
作者:兰珊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儒家  汤显祖  万历年间  意识形成  先秦儒学 
描述:儒家之“”与《牡丹亭》的思想魅力
与景会 意在言表
作者:史在俊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景  《珠玉词》  《浣溪沙》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意在言外  晏殊  词人  宋初  感伤 
描述:与景会 意在言表
汤显祖“至”理念的发轫之作
作者:暂无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至”理念的发轫之作
以“”胜入的晏几道
作者:王莹洁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花间》  陈振孙  原词  名胜  周济 
描述:学。”吴梅也说:“余谓艳词,自以小山为最,以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也。”[第一段]
语文教师应是多“”人
作者:段宗铭 阮永旭  来源:考试·中考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语文教师应是多“”人
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作者:柴胜锋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秦观    比较 
描述:性气质和师承渊源可以看出两人情词的差异。
,让沟通更顺畅!
作者:刘绍华  来源:福建教育(F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随笔  杂文  杂谈  刘绍华 
描述:“王小莉,我强调过多少遍了,你上课怎么老趴在桌上7”下课我一找到她就是怒不可遇地一顿训斥。
豪放、婉约总关
作者:陈康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词  李清照  辛弃疾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诗  浣溪沙  苏轼  秦观  晏殊  算子 
描述:卜算子》、辛弃疾《破阵子》六首词,有3位北宋词人,3位南
《西厢记》、《牡丹亭》的写描写
作者:林琳  来源:芳草(网络小说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的写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