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5)
报纸(52)
图书(15)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3)
地方文献 (13)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0(36)
2009(13)
2008(11)
2007(14)
1995(3)
1992(3)
1962(3)
1936(3)
191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辽海出版社(4)
作文教学研究(1)
中华书局(1)
吉林文史出版社(1)
商务印书馆(1)
文物出版社(1)
今传媒(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中国收藏(1)
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作者:郑陶凌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复归 
描述: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忆刘绍
作者:丁慰慈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忆刘绍
《牡丹亭》下场诗集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与叙事作用。本文即透 过对《牡丹亭〉下场诗的集句选材、格律、诗意等内涵的分析讨论,还原〈牡丹亭〉 另一层面的创作意义。
刘绍先生生平事略
作者:编者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先生生平事略
宋词中的咏史词
作者:劉揚忠  来源:词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  作品  宋词  士大夫  作者  南宋  述志  宋代  圭璋  王安石 
描述:的发展变化,随着词本来潜藏着的较多方面的文学功能日益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词苑的述志言怀之什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既要
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作者:郑陶凌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复归 
描述:王安石诗歌创作深受唐诗影响,他前期参政时所作的咏政咏史诗和晚年退隐时所作的绝句,都体现了对唐诗的继承和摹仿。尤其是晚年的荆公绝句,在复归音的努力中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刘绍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社诗人德刚教授
作者:浦丽琳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社诗人德刚教授
缘事论析 警醒动人——《伤永》的艺术特色
作者:张汉清 方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析  王安石  重要性  后天学习  唐宋八大家  警醒  艺术特色  变化过程  青年时期  文章 
描述: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笔力雄健,识解超群,具有巨大的服人力量。《伤永》是王安石青年时期写的一篇短文,它通过方永由神童沦为“众人”的故事,论析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文章缘事论析,警醒动人
给思维一个自由空间——《伤永》授课一得
作者:周燚  来源:贵州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由空间  王安石  生存本领  先人  思维自由  旅程  教师与学生  以人为本  高考文科  北宋文学 
描述:给思维一个自由空间——《伤永》授课一得
刘绍武论景辨证论治方法浅析
作者:任添华 李伟 张淑文  来源:中医药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寒论  辨证方法  研究 
描述:<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撰于三世纪初.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简称"宋本")和金·成天已<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张仲景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以条文形式作了论述.  ……